《西国记法》的认知符号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09 04:00

  本文关键词:《西国记法》的认知符号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西国记法》 记忆术 图像编码 认知符号学


【摘要】: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写下了《西国记法》一书。其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是最早一部用汉文书写的记忆术论著,更在于它详细讲述一位既精通西方记忆术又熟悉汉字文化的古代西方学者是如何对汉字文本信息进行记忆术编码处理的。《西国记法》中所提出的象记法虽然已经得到了认知科学的实验证实和理论解释,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的环节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如图像编码的认知机制。本文从认知符号学的角度,结合隐喻认知、转喻认知、理想认知模型和概念整合等基本认知机制,对《西国记法》立象篇中的图像编码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西国记法》中所说的图像编码方法均遵守基本认知原则,不存在什么特殊的认知机制。记忆术的研习者可以借助认知符号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象记法。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关键词】《西国记法》 记忆术 图像编码 认知符号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CZX05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15年浙江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分类号】:K248
【正文快照】: 作者徐慈华,博士,浙江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副教授。(杭州310028)一、象记法的认知原理159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应当时的江西巡抚陆万垓之邀写下了《西国记法》一书。该书不仅是最早一部以汉文写作的记忆术论著,而且是20世纪以前唯一用汉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庆安;《西国记法》及其历史命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黄华新;徐慈华;;隐喻表达与经济性原则[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雅文;许亮华;;语言经济性原则下的言语交际认知思维模式探微[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2 曾静涵;;空主语的隐含现象与认知机制——试析一种特殊连谓句的空主语隐含原因[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米幼萍;;房地产广告图文隐喻解读及其经济学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林宝珠;;《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心理空间网络体系构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王凯;;概念整合对于大学英语精读课文背景引入的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陈辉;;基于大学英语文本的隐喻认知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年01期

7 段文玉;;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隐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刘迪;;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解读幽默的认知过程[J];时代教育;2014年14期

9 仇晓燕;;概念整合与超常搭配的认知[J];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陈倩;;论意象图式在认知活动中的省力作用——以“上—下”空间意象图式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章梦云;;概念隐喻理论对概念合成理论的补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洪乾;唐贤清;;多模态隐喻整合模型对视觉诗隐喻的审美解读——以“40-Love”为例[A];认知诗学2014年第1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静;语用认知视角下的指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徐慈华;选择与适应[D];浙江大学;2007年

5 王小潞;汉语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刘道锋;《史记》动词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素云;明清西医东渐背景下经络理论的解读[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8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张旭红;回指的DRT形式方案的问题及其解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丽莎;论英语财经新闻的语言经济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陈文爽;关联理论视角下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富婧姝;俄语经济术语隐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成华;论隐喻的关联性和顺应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艳丽;明清之际西洋医学在华传播[D];暨南大学;2007年

6 王婕;论《西国记法》在明清之际中国的遭遇及其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冯艳;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连贯作用[D];贵州大学;2008年

8 于艳君;《石头天使》中隐喻的语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谢晴;从修辞原则的角度对间接言语的分类和动机的尝试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王然;从象征单位的固化看语法化和词汇化[D];燕山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聂莉娜;高效言语控制的经济原则[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向明友;关联论献疑——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六[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3 向明友;论经济分析的可行性——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一[J];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4 徐志民;马丁内及其语言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03期

5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年03期

6 张潮生;名称、命题与知识表达──读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戊、戍、戌、戎” 的记法[J];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2 张肇炽;一个常用矩阵命名与记法的商榷[J];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04期

3 任实;;乐理知识讲座[J];乐器;1989年03期

4 陈向云;“循环套记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01期

5 黄钢;;我对《此种情况下云状栏如何记载?》的看法[J];陕西气象;1984年01期

6 吉时哲;;简谱的记谱规格应当统一[J];音乐世界;1986年02期

7 裘广宇;邱立中;;外语教学“听记法”的理论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邓炜;;口译笔记法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讲座部分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4期

9 ;英语单词趣谈[J];Reading and Composition(Junior High)(English);2011年11期

10 张炜;;“背记法”在旋律听写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2006年S2期



本文编号:818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18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