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家—宗”体系财产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明清徽州“家—宗”体系财产关系研究
【摘要】: 财产问题历来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而利益是人们行为产生的原因。有时候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有时候为了共同利益而舍弃个人利益。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有时共同利益成为了利益的主要方面,有时个人利益又成为主要方面。为了避免各种利益矛盾尖锐化,就有必要划定财产权的界限,明确产权主体,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概莫能外。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家庭以大家庭为主,其实,由于包容于其中的每个小家庭都有自己的核心,往往家各存私,具有很强的离心力,传统的大家庭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条件下,这种状况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后期表现尤为突出。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权日益明晰化,家产的析分是否会使宗族从内部瓦解?财产私有会不会对宗族财产形成强大冲击?这是本文想要探索的问题。之所以选定徽州,是因为徽州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氛围。徽州自然环境恶劣,向有“七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大批徽州士民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寄命于商”,外出谋生,这就给这个封闭的世外桃源带来了商品经济的飓风。面对商品经济浪潮的袭击,素称“邹鲁之乡”、往往群族聚居的徽州,能否还能聚而不散? 20世纪80年来以来,徽州文书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对徽州文书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文献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虽然徽州文书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对于家庭形态、权利结构以及财产关系对其的影响关注还不够。本文从此薄弱处入手,选取了“家——宗”这个社会基层群体单位,利用文书、档案、方志等资料,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家庭中的财产关系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看到财产利益与家庭形态、经济发展的互动影响,并进而明白界定产权的重要性。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 一、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不足:前人虽然在社会经济史、宗法宗族制度以及社会法制史等方面都作了研究,但没有系统地把几者结合起来,研究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由此着手探索财产利益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二、相关理论。根据本文内容的需要,介绍了有关家庭和产权方面的理论。这部分既探讨了家庭、产权的一般性概念,也表述了笔者切合本文对理论的理解。这部分是文章的地基。 三、明清徽州自然、社会环境。介绍了徽州社会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这是本文探讨的背景。 四、“家——宗”体系财产关系概述。主要阐述了明清时期徽州家产和族产的状况,由此才能较好看到其变化趋势。 五、分家文书所反映的“家——宗”体系财产关系。这是本文的重点。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来分析:家产分析对家庭形态的影响;财产利益对“小家庭——大宗族”的影响;诸子均分对家产的影响;女子的财产分割权形成一种私产;财产继承制度对“家——宗”体系的影响。 六、土地文书所反映的“家——宗”体系财产关系。从“家——宗”体系着手,分析了家族内部的土地财产处理关系和宗族内部的财产处理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家——宗”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七、商品经济对“家——宗”体系的影响。呼应第四部分,分析家产和族产的变化,“穷村乡,富祠堂”形象地概括了这种趋势。 最后是结语。
【关键词】:明清 徽州 家——宗 财产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序言9-13
-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9-13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13
- 一 相关理论13-18
- (一) 家庭理论13-15
- (二) 产权理论15-18
- 二 明清徽州自然、社会环境18-22
- 三 “家——宗”体系财产关系概述22-27
- (一) 契约文书与产权的关系22-24
- (二) 明清时期徽州家产和族产现状24-27
- 四 分家文书所反映的“家——宗”体系财产关系27-40
- (一) 家产析分对家庭形态的影响27-31
- (二) 财产利益对“小家庭——大宗族”的影响31-34
- (三) 诸子均分对家产的影响34-37
- (四) 女子的财产分割权形成一种私产37-39
- 1、女儿的财产分割权37-38
- 2、妻子的财产继承权38-39
- (五) 财产继承制度对“家——宗”体系的影响39-40
- 五 土地文书所反映的“家——宗”体系财产关系40-53
- (一) 家族内部的土地财产处理所反映的家庭关系40-44
- (二) 宗族内部的财产处理关系对“家—宗”体系的影响44-53
- 六 商品经济对“家——宗”体系的影响53-59
- (一) “穷村乡”——私家产业的弱小53-55
- (二) “富祠堂”——宗族产业的强大55-57
- 1、精神上的联结纽带55-56
- 2、物质上的坚强支柱56-57
- (三) 族产不断私有的趋势57-59
- 结语59-60
- 余论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泽学;;三晋地区明清时期的农具[J];当代农机;2011年08期
2 胡海义;吴阳;;明清科举考试的特点[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群英;;明清时期男旦“走红”现象的维度蠡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王晓霞;;明清湟水流域藏族人口数量及分布地域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5 王秀萍;朱海燕;朱旗;;明清茶学思想的审美内涵——以茶诗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马思源;应亮;;明清漆器特征及其审美取向探究[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7 刘首含;;明清时期官窑瓷器上菊花纹形式美法则的体现[J];华章;2011年18期
8 吴启纲;;明清时期的烟文化现象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8期
9 赵炎秋;;明清叙事思想发展研究[J];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10 姜振逵;李金财;;浅论明清时期潮人的思想特点[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闵宗殿;;明清时期的人工生态农业——中国古代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范例[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甘满堂;;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姚兆余;;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生态效应[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文学;;从商业教科书看明清晋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李剑平;郑庆春;;明清时期的晋商民居[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8 范沛潍;;明清时期开封的交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9 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胡永吉;;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沈e
本文编号:827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2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