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边疆问题的论争

发布时间:2017-09-12 20:04

  本文关键词:北宋边疆问题的论争


  更多相关文章: 北宋 边疆 论争


【摘要】: 边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北宋边疆问题层出不穷。本文运用统计、归纳综合等方法,力图从宏观上对北宋边疆问题的论争方式、决策程序等进行梳理,从而有助于了解北宋统治者在边疆问题论争中的一些机制和阶段性特征。 全文包括前言和正文两个部分。 前言在概述当前的研究状况基础上,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同时对本文中所要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正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论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论述了北宋边疆问题论争产生的环境。北宋和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边疆问题的产生,因此它也是论争产生的外部环境。论争的内部环境包括了北宋统治者对疆域的认识、重文轻武的国策、重内轻外的治国思想等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论述了三个阶段划分的依据以及每个阶段论争内容的概况。 第三部分,根据对文后附表所涉及材料的分析,总结出论争的几种方式如朝议,上书以及多种方式等,并对这几种方式进行了论述。 第四部分对北宋边疆问题论争过程中的决策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其决策方式主要有朝议、遣使相度、皇帝(朝廷)直接决定、大臣会议等。 第五部分,通过前面的论述以及对论争材料的分析,北宋边疆问题的论争呈现出阶段性、重北轻南、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同一问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关键词】:北宋 边疆 论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4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7
  • 前言7-12
  • (一) 关于北宋边疆问题的研究现状7-9
  • (二) 研究意义与方法9
  • (三) 北宋的陆疆、海疆9-12
  • 一 北宋边疆问题论争的环境12-18
  • (一) 外部环境12-15
  • 1. 北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12-14
  • 2. 西夏、辽、西蕃政权之间的关系14-15
  • (二) 内部环境15-18
  • 1. 首先统治者关于疆域的认识极大的影响着论争双方15-16
  • 2. 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国策确定对论争风气有极大的影响16-17
  • 3. “重内轻外”治国思想的确定极大地影响着论争者的观点17-18
  • 二 北宋边疆问题论争的阶段划分及论争的主要内容18-27
  • (一) 第一阶段:太宗、真宗时期18-21
  • (二) 第二阶段:仁宗、英宗时期21-23
  • (三) 第三个阶段:神宗、哲宗、徽宗时期23-27
  • 三 北宋边疆问题论争的方式27-36
  • (一) 北宋边疆问题论争的方式27-34
  • 1. 朝议27-30
  • 2. 边臣间直接论争30-31
  • 3. 朝臣间直接论争31
  • 4. 上书(疏)31-33
  • 5. 引述对方观点,加以批驳33
  • 6. 多种方式33-34
  • (二) 论争方式的阶段性变化34-36
  • 四 北宋边疆问题论争中的决策方式36-46
  • (一) 决策方式37-44
  • 1. 通过朝议的决策方式37-38
  • 2. 派人相度的决策方式38-40
  • 3. 论争双方自行解决的决策方式40-41
  • 4. 由皇帝或朝廷直接决定的方式41-42
  • 5. 其它决策方式42-44
  • (二) 决策方式阶段性变化44-46
  • 五 北宋边疆问题论争的特点46-55
  • (一) 重北轻南——论争的地域性46-48
  • (二) 广泛性——论争的参与者48-51
  • (三) 论争的阶段性特征51-53
  • (四) 时间长——论争的持续性53-55
  • 附表: 关于北宋边疆问题论争列表55-98
  • 附表1—1 太宗朝55-57
  • 附表1—2 真宗朝57-60
  • 附表1—3 仁宗朝60-73
  • 附表1—4 英宗朝73-74
  • 附表1—5 神宗朝74-87
  • 附表1—6 哲宗朝87-97
  • 附表1—7 徽宗朝97-98
  • 参考文献98-101
  • 后记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旭;;论柳永词在北宋的传播动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林航;;北宋兵制的特点及其消极作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3 黎凤歧;;北宋大珍“建国通宝”与“靖国元宝”[J];收藏界;2011年07期

4 纪宁;;不惜碎首以谏君——宋代名吏陈禾事迹小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5 刘正萍;;试论北宋章献明肃刘皇后的政治人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常强;;刚直的北宋名相寇准[J];文史天地;2011年04期

7 王吴军;;拒绝怨恨[J];时代青年(悦读);2011年06期

8 刘全波;;甘州回鹘、凉州吐蕃诸部与党项的战争及其影响[J];西夏研究;2010年01期

9 姜锡东;史泠歌;;北宋大朝会考论——兼论“宋承前代”[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10 孙雅彬;;北宋官员衙门种菜抵御通胀[J];晚报文萃;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丽新;;麻城市南宋钱窖出土北宋铜钱介绍兼谈北宋铜钱版别的划分[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五期[C];2006年

3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校勘[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清凌;;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概述[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肖蕴英;;西夏流通的北宋货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董良义;;向《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进一言[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吴筹中;;两宋钞版新探与文字辨析[A];东至关子钞版暨两宋纸币——两宋纸币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郭凌云;;孙康宜著《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9 内蒙古钱币学会课题组;韦满昌;张文芳;;辽地仿铸唐和北宋钱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二)[C];2005年

10 熊海英;;“结友为文会”——论北宋的诗社[A];湖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特约记者 张吉山 通讯员 林伟杰;北宋镇培植民企升级提档[N];东营日报;2005年

2 刘清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心系历史 着眼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姜保国;北宋即墨县印[N];中国商报;2002年

4 姜锡东;透析北宋崇文抑武现象[N];光明日报;2000年

5 王树培;北宋朱家熟药方单[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王萍;北宋镇一村一品扮靓农村经济[N];东营日报;2008年

7 薛山 雪明 李娟;北宋镇协会助农点笋成金[N];东营日报;2006年

8 王萍邋高素芹;北宋镇“一村一品”奏响致富曲[N];东营日报;2008年

9 杲文川;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与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赵榆;罕见北宋墨宝将亮相香港[N];中国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笑一;北宋新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3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扬本;北宋转运使考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成明明;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邵明华;邵雍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高慎涛;北宋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俊;释道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再林;中唐——北宋士风与词风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芝明;北宋边疆问题的论争[D];西南大学;2008年

2 张明;北宋军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黄亚娟;北宋三司使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宫君会;北宋雅俗文化观照下的《淮海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6 吴t熚,

本文编号:839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39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