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道士类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道士类型研究
【摘要】:唐代是道教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道教获得了皇室宗教的特殊身份,其宗教职业者——道士的身份地位亦较为特殊,出现了层次不同表现各异的不同类型。目前,有关唐代道士类型的研究尚属初步阶段,本文拟以史籍及相关文献中有关唐代道教、道士的记载为据,从唐代道士所从事的主要宗教活动进行归纳分类,以期对唐代道士群体的多种表现风貌有一个比较全面切实的认识,一是对此问题研究中存在的缺漏之处稍作填补,二是借此深入对道教及道教在唐代的发展变化的了解。 论文导言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概况,范围定位及采用材料。然后分两部分论述主题。 正编是对唐代道士的归纳分类。通过考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道士的情况,探讨了唐代道士的不同类型,依据其行为、学养等不同的宗教活动侧重点将其分为先知型、学者型、术士型、隐逸型、文士型五类。此外,还探讨了唐代道士分类的交叉现象。他们作为一代道教的代表人物,引领了当时道教的发展方向和潮流。 附编概括说明了唐代道士及道观的社会活动,从唐朝廷对道士以及道观的管理情况,说明道教以及道士对于朝廷的隶属关系,以及由此促成的道观的性质与社会作用的演变。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唐代,道教作为皇族宗教从而具有的御用色彩,弱化了其作为宗教所具有的神圣性,出于服务政治和辅助皇室的需要,其宗教职业者,道士的群体面貌也相应发生变化,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道士,其行为、学养都趋于世俗化,,即更接近于世俗社会中人,正是道士们与世俗社会的广泛接触,由于他们积极广泛的推动,使得道教在唐代焕发了奇光异彩。
【关键词】:唐代 道教 道士 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2
【目录】:
- 导言5-6
- 正编: 唐代道士分类考察6-34
- 一 先知型7-10
- 二 学者型10-18
- 三 术士型18-27
- 四 隐逸型27-30
- 五 文士型30-32
- 六 唐代道士分类的交叉现象32-34
- 附编: 唐代道士以及道观的社会活动34-38
- 一 唐代朝廷对道士的管理35-36
- 二 唐代道士及道观的社会活动36-38
- 总结38-39
- 致谢39-40
- 参考文献40-4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庆纪;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宗教观的价值取向[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张新光;;目前学术界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认识误区[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雷胜学;;论格非小说中神秘氛围的文化来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卞永军;;现代化语境中的“中国命题”——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化的相关性[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包万超;;儒教与新教:百年宪政建设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8 郭绍敏;;清末宪政改革中的地方自治——以《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为中心的考察[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9 王询;中国与欧洲传统农业社会经济组织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10 陶新宏;;老子生态智慧的特点及局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光;;东方和平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特质[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5 李向平;;私人信仰与中国宪政建设——从中国宗教—信仰间的供需关系谈起[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6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贺东伟;谢金鹏;;地理环境禀赋、制度设计与经济增长——从“李约瑟之谜”和“韦伯命题”的解读看中国经济的历史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吕云涛;;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沿革与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杨冬艳;;寻找公共行政的价值[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翟桂荣;;私法自治与依法行政[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建辉;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踪莉;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4 王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官僚制的运行机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王炯;清代土地制度演进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窦烨明;制度化宗教的本土化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紫怡;仁内在精神特质的渊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耿建军;亨廷顿文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邢宇;职业规划课程培训对促进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晓慧;唐代妇女的佛道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4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