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乞休”中的家国观念与自我认同

发布时间:2017-09-13 14:21

  本文关键词:明代官员“乞休”中的家国观念与自我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士大夫 家国观 乞休 乞休疏


【摘要】:士大夫乞休现象自古有之,见诸史册始于唐武宗会昌六年,有唐一代并不多见,宋元仍不明显。依据《明实录》等史料统计,明代从正统年间开始士大夫乞休现象逐渐勃发,明代中晚期以后呈逐渐增长态势。依据政治情态分析,士大夫乞休分为个体乞休与群体乞休、主动乞休与被动乞休、文官乞休与武官乞休等几大类别。三品以上中央文官是乞休士大夫的主体。明代中期后,群体性乞休现象代表了士大夫群体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士大夫家国观念中"家"与"族"的观念逐渐浓重,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多元化,"家国同构"观开始进入分裂状态。"国"并非士大夫自我实现的唯一和最好的途径,士大夫开始在族群结构和家族结构中审视和寻找自我认同的渠道。明代后期士大夫家国观念的变迁最终促成中国地方社会士绅阶层的形成和稳定。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明代 士大夫 家国观 乞休 乞休疏
【分类号】:K248.2-3
【正文快照】: 一、明代官员“乞休”的格局规模与态势演变中国古代官员七十致仕,在未满七十岁之前,因疾病等原因提前请求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唐代官员乞休现象,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载,仅2次,最早一次是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左拾遗王龟以父兴元节度使起年高,乞休官侍养,从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佳;;明万历朝官员“乞休”现象分析[J];求是学刊;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8 吴琦;马俊;;“乞休”与“挂冠”:晚明弃官现象与政治文化嬗变[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9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10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10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英卫峰;唐代帝陵陪葬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力君;;家国设置模式的审视与反思——电视剧帝王戏的一种解读[J];中国电视;2006年05期

2 王涛;;浅析电影《霍元甲》的家国意识[J];电影文学;2013年07期

3 闫荣霞;;和平年代家国之爱[J];文苑;2008年07期

4 肖仁福;;家国情怀[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2年06期

5 鲍鹏山;;父亲的家国[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6 刘跃;;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J];音乐天地;2006年11期

7 任联齐;;两宋之交文学的家国之悲与救国之音[J];文学教育(中);2012年05期

8 赖福荣;;贺十四大[J];档案与建设;1993年01期

9 ;“家国情怀”,中国人的精神气脉[J];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11期

10 杨叛;;家国·英烈[J];今古传奇(武侠版下半月版);201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萍;;声色歌影里的家国想象与性别政治——电影媒介里“天涯歌女”的影像与声音再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9)——1949-2009:共和国的媒介、媒介中的共和国论文集[C];2009年

2 周术槐;;辛亥时期孙中山的家国观及其社会影响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3 高钟;;“家国一体”的文化意识和中国士人的社会责任实践与慈善事业[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4 沈玉水;;值得颂扬的泉州侨乡习俗[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年

2 记者 吴黎明;“农庄外交”的家国情怀[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李锐;心有家国 才能自信[N];经济日报;2014年

4 全国政协常委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学术顾问 杨胜群;弘扬湘学传统的家国情怀[N];光明日报;2014年

5 彭敬信 本报特约评论员;又逢国庆说家国[N];中国国门时报;2014年

6 ;不论身在何时,家国情感依旧[N];烟台日报;2014年

7 京平;以家国情怀谱写奉献华章[N];北京日报;2014年

8 张毅;“遗歌”余韵 辗转家国[N];经济日报;2014年

9 黄夏;大地尽头,家国存焉[N];经济观察报;2014年

10 侯红武;感情薄 家国弱[N];山西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耀明;从《霍元甲》看香港武侠片的“家国意识”[D];暨南大学;2006年

2 陈俊;为什么房子是中国人家国梦的物质符号?[D];海南大学;2013年

3 李晓;赵冬苓“家国主旋律”类型电视剧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丹;身份认证中的家国想象[D];重庆大学;2013年

5 黄泽盛;论杜兆植的交响诗《风雪·万里·家国》[D];厦门大学;2007年

6 陈灿;春节联欢晚会:“在家感”的营造[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郝玉莲;论交响诗《风雪 万里 家国》的音乐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莉娟;乡土书写与家国情怀[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9 熊小菊;王鼎钧散文家国抒写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康爽;清代东北流人家国情怀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44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4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