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寒士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7:23
本文关键词:唐代寒士研究
【摘要】: 每一个时代的社会阶层之构成皆有其时代特征,这也体现着社会的演革与进步。本文试以唐代寒士为例,对此予以说明。唐代“寒士”的概念与南北朝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南北朝时期的寒士之“寒”是指其门第而言,即便是自谦或者被人贬低,也是就其门第而论;但是唐代寒士之“寒”的重心发生了转移,或指其家境贫困,或指其父祖官位并不高,两种情况都会被认为是“寒”的。至于“寒士”中所谓“士”在南北朝时期是狭义的,是指士族,而在唐代则是广义的“士”,是指的读书人。 从对两唐书中情况的统计来看,唐代一般寒士在人数上是超过士族寒士的,庶族在文化上的进步,士庶之间的文化差距已经淡化了,但是士族毕竟有着一定的优势,这导致了士族寒士在进士科中的优势,而一般寒士则更多的通过其他科目来进入仕途。从仕宦情况来看,唐代士族寒士也有一定优势,但较之南北朝时这种优势已然大大缩小,唐代一般寒士在仕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得益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这种制度上的变化,得益于各种样式的荐举,另外,还得益于社会各层对他们地位上升的认同,同时可能更得益于他们自己的努力与进取。当然,正是因为士族势力的衰落,才为一般寒士仕途上的进取提供的机会,这也是一般寒士地位上升的一个客观因素。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寒士比较集中的地方既是经济发达地区,又是原来旧士族聚居的地方,士族在我国文化传承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武则天时期大量通过科举进身的寒士得到了重用,这种官僚机构的新陈代谢对唐代后来近半个世纪的盛世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寒士 科举制 举荐 武则天 地域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一、前言9-11
- 二、南北朝到唐代“寒士”概念的变化11-15
- (一) 南北朝时寒士概念11-12
- (二) 唐代的寒士概念12-15
- 三、唐代寒士的仕宦问题15-26
- (一) 两唐书中的寒士15-17
- (二) 一般寒士与士族寒士仕途对比17-19
- (三) 科举各科对寒士仕宦的影响19-21
- (四) 一般寒士取得成功的背景21-25
- (五) 小结25-26
- 四、寒士的区域分布26-29
- 五、武则天时期的变化29-32
- 六、结语32-33
- 附录33-49
- 附表一:唐代寒士仕宦情况统计名单33-36
- 附表二:唐代寒士进士科情况统计名单36-38
- 附表三:唐代寒士明经科情况统计名单38
- 附表四:唐代寒士其他科目统计名单38-39
- 附表五:初唐寒士科举情况统计名单39-40
- 附表六:武则天之前的寒士仕宦情况40
- 附表七:武则天之前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寒士的仕宦情况40-41
- 附表八:主要在武则天时期寒士的仕宦情况41
- 附表九:由武则天统治时期到中宗、睿宗二朝时期寒士的仕宦情况41-43
- 附表十:唐代贫寒读书人名单43-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蓉;从唐诗看唐代科举在选官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杨秀清;浅淡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学生生活──以学郎诗和学郎题记为中心[J];敦煌研究;1999年04期
3 周谷平;敦煌出土文书与唐代教育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年04期
4 廖健琦;论唐代科举制的改革及其对当时教育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赵国权;孟亚;;权力、教育与思想世界——论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对知识、思想世界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吴增辉;;论杜甫与陶渊明对田园的不同心态[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宋晓梅;灩氏高昌国张氏之仕宦——张氏家族研究之一[J];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02期
8 许友根;唐代进士科举子资格研究[J];人文杂志;2002年03期
9 韩f;南北朝隋唐士族向城市的迁徙与社会变迁[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10 顾向明;试论唐代江南旧士族及其家学渊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848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4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