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明末的“西方学”

发布时间:2017-09-15 08:34

  本文关键词:西学东渐与明末的“西方学”


  更多相关文章: 明末 士大夫 传教士 中国中心主义 西方学


【摘要】:本文以明末(即从1582年利马窦来华到1644年明亡)中国士大夫对西方传教士带至中国的西方文明的认识为研究对象,,指出随着西方地理大扩张,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随着西方文化在明末士大夫之间的广泛传播,传统中国与刚踏入现代化的西方发生了首次大规模的接触和交流,发生了传统和现代化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次交汇。伴随着这种异质文化相互之间碰撞的,必然是主体文化从自己的视角和立场对外来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建构。 明末士大夫从儒家文化的基本点出发,对这样一种异类文化资源进行了重新的转化、改造和吸纳,使它在儒家文化的基本框架内获得一种新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对来自西方的文明形成了一种我们自己的“解读”。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最早的中国“西方学”。 应该看到,这个时期的中国“西方学”不仅仅是当时士大夫们看待西方文化的一种特殊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它还折射出了中华文明和它的主要载体——士大夫们应对“千年变局”之初的一种心态和方法,折射出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光阴中积淀下来的同化与融合外来文明的自信和自诩。 明末中国西方学中显现出来的这些东西并没有因为清王朝入关而最后终结。它作为“文化基因”一直保留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也深深地影响到了近代以来中国多难的曲折发展之路。
【关键词】:明末 士大夫 传教士 中国中心主义 西方学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8
【目录】:
  • 引言: 南京教案7-10
  • 一、 西来文化10-18
  • (一) 东来传教11-13
  • (二) 文化传播13-18
  • 二、 明末社会状况和西学的传播18-24
  • (一) 明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状况18-20
  • (二) 西学在士大夫之间的传播20-24
  • 三、 士大夫对西学的重新建构24-34
  • (一) 对天主教文化的建构24-27
  • (二) 对宇宙秩序观的回避27-30
  • (三) 对经世致用之学的建构30-32
  • (四) 自鸣钟和三棱镜32-34
  • 四、 明末士大夫的“西方学”34-42
  • (一) 儒学的文化反应机制34-36
  • (二) 从“西海圣人”到“西学中源”36-39
  • (三) 明末西方学中的异质和裂痕39-40
  • (四) 传教策略对明末“西方学”的影响40-42
  • 五、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8-49
  • 后记4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碧莲;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方印象[D];苏州大学;2011年

2 杨薇;明末西学的传入对士人知识结构和价值观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5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5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