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9:44
本文关键词:乾嘉荀学研究
【摘要】: 荀子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儒家大师,同时也是先秦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然而荀学的历史命运却极为坎坷,几经沉浮。自中唐韩愈提出儒家“道统”论之后,荀子的学术地位便开始下降。特别是在理学大盛的宋明时期,荀子则被彻底打入冷宫,并终入“异端”之域。然而到了清乾嘉时期,荀子的学术地位却有了极其显著的提升,开始对《荀子》一书进行校勘训释并针对荀子所受之贬斥进行辩解乃至对其颂扬者,日渐增多,荀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亦远为前人所不及。荀学在乾嘉时期,迎来了一些学者所谓的“荀学复兴”时代。乾嘉荀学的复兴是当时学术风尚转变的结果,而荀学地位的提升,反过来也对乾嘉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加强对乾嘉荀学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荀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全面而准确的把握乾嘉乃至整个清代的学术发展状况。 本文将主要从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切入,同时注重运用文献学的方法,不但将乾嘉学者对《荀子》考据的成果及对荀学的评述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还将深入分析他们学术思想中所潜藏的荀学理路。 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乾嘉荀学复兴的背景,除了对清代学术风尚的转变有较为详细的论述,还对在此背景下子学地位的提升及清初荀学复兴的先声作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乾嘉荀学考据的情况,并对这些考据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 第三部分则对乾嘉学者对荀子思想本身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对前人贬荀之论所作的辩驳,进行了较为详细阐述,并指出其于荀学发展的意义及局限; 第四部分是本文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即厘清乾嘉学者所潜藏的荀学理路并对其发生的原因予以较为详细的分析。 总而观之,乾嘉学者的荀学研究并未能超越固有的尊经、尊孟的思维模式,这大大限制了他们在厘清孟、荀学说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不同进路的成就。他们在阐扬荀学时,也打着继承孟学的旗号,而对其思想理路中的荀学倾向并无清醒认识。这种吊诡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乾嘉 荀子 义理 考据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249;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8-10
- 二、研究现状与基本的文献资料10-11
-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与研究方法11-12
- 四、研究的目标与论文大纲12-13
- 第一章 乾嘉荀学复兴的背景13-28
- 第一节 清代学术风尚的转变13-19
- 一、经世之学的兴起与嬗变13-15
- 二、古学复兴与经学复兴15-17
- 三、考据学的鼎盛17-19
- 第二节 清代子学的重新定位19-22
- 一、从异端到羽翼19-20
- 二、以子证经、史20-22
- 第三节 清初荀学复兴的先声22-28
- 一、理学家的诋黜23-24
- 二、荀学复兴的先声24-28
- 第二章 乾嘉荀学考据的成果28-56
- 第一节 乾嘉荀书整理的总成绩28-33
- 第二节 乾嘉荀书的校诂33-41
- 一、荀书校诂的成就35-37
- 二、荀书校诂的局限37-41
- 第三节 荀书的考证41-50
- 一、版本考41-46
- 二、辑佚考46-47
- 三、辨伪考47-50
- 第四节 荀子的考辨50-56
- 一、荀子生平事迹考50-54
- 二、荀子传经考54-56
- 第三章 乾嘉荀学义理的重新阐释56-67
- 第一节 重新定位的荀子56-58
- 第二节 荀学义理的重新阐释58-66
- 一、人性论的调和58-61
- 二、非思孟学派的辩解61-64
- 三、法后王的诠说64-65
- 四、因弟子罪荀的辩说65-66
- 第三节 乾嘉荀学义理重新阐释的意义与局限66-67
- 第四章 乾嘉新义理学及其荀学理路67-82
- 第一节 乾嘉新义理学的缘起68-69
- 第二节 乾嘉新义理学的内涵69-75
- 一、肯定情欲的心性观69-72
- 二、问学崇礼的功夫论72-75
- 第三节 乾嘉新义理学的荀学理路75-82
- 一、继孟学之商榷76-77
- 二、承荀学之验证77-82
- 结语82-86
- 一、考据是乾嘉荀学的基本特征82-83
- 二、尊经、尊孟是乾嘉荀学的主体价值观83-84
- 三、“潜藏”是乾嘉荀学内在理路的基本模式84-86
- 参考文献86-9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9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施懿;;21世纪荀子“礼论”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华;由“尊德性”而“道问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涛;乾嘉时期江苏地区学侣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5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