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初过秦思潮、汉承秦制与黄老思想

发布时间:2017-09-15 12:11

  本文关键词:论汉初过秦思潮、汉承秦制与黄老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汉初 过秦思潮 汉承秦制 黄老思想


【摘要】:秦亡汉兴,过秦思潮高涨,汉初统治者改变了治国方针,选择了黄老思想,过秦思潮促使了黄老思想日益兴盛。黄老思想中无为、尚简的主张弱化了秦朝奉行的极端法家思想,既符合了汉初社会现实,又充当了过秦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汉初承袭秦制有其理论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汉初无为而治并非绝对无为,而是在汉承秦制基础上的相对无为,其实质是对秦制的因循、坚持和守成。黄老思想中丰富的道、法理论主张及无为而治的治国实践保障了汉承秦制的实施。 历来人们多将汉初过秦思潮与黄老思想联系起来,却很少把黄老思想与汉承秦制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对三者之间理论关系及具体情况的分析,发现汉初过秦思潮、汉承秦制与黄老思想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过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黄老思想的兴盛,黄老思想清静无为的主张契合了汉初社会需要与过秦思潮;汉承秦制是黄老无为而治的前提和基础,黄老思想丰富的道、法理论主张及无为而治的治国实践保障了汉承秦制的实施,其中“萧规曹随”极其微妙地反映了汉初无为而治与汉承秦制的结合。黄老思想对过秦思潮、汉承秦制具有微妙地兼容与整合作用。
【关键词】:汉初 过秦思潮 汉承秦制 黄老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一、楚制与秦制13-21
  • (一) 楚汉之争为楚制、秦制之争13-17
  • 1、项羽不做“争帝”做“霸王”13-15
  • 2、沛公初起反秦循楚制15-16
  • 3、汉承秦制发端于汉中改制16-17
  • (二) 萧何为相与汉承秦制17-21
  • 1、萧何依秦律令图书定汉律令17-19
  • 2、萧何镇守巴蜀关中与汉承秦制19-21
  • 二、过秦思潮与黄老思想21-30
  • (一) 汉初过秦思潮促使黄老思想兴盛21-26
  • 1、汉初过秦思潮高涨21-22
  • 2、汉初政论家纵论秦亡22-24
  • 3、过秦思潮促使黄老思想兴盛24-26
  • (二) 汉初统治者对黄老思想的选择26-30
  • 1、汉初统治者对治国思想的探索26-28
  • 2、黄老“无为”“尚简”“适度”的思想与汉初社会28-30
  • 三、黄老思想与汉承秦制30-38
  • (一) 汉承秦制是无为而治的前提和基础30-32
  • (二) 黄老思想丰富的道、法主张与汉承秦制32-34
  • 1、“因循”“守成”的道家思想与汉承秦制32-33
  • 2、“法术”、“刑德并用”的法家思想内涵与汉承秦制33-34
  • (三) 无为而治与汉承秦制的政治实践34-38
  • 1、汉初无为而治的政治实践35-36
  • 2、萧规曹随--无为而治与汉承秦制的结合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景坛;汉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新探[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陈战峰;从《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看两种货币与汉初社会[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曾维华;王冕;;论刘邦的货币改革[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胡一华;“汉承秦制”质疑[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03期

5 惠吉兴;;试论儒学是汉初的统治思想[J];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6 张冠梓;论汉初社会的务实风尚[J];齐鲁学刊;1990年01期

7 徐盛雷;;论黄老统治之术对汉初社会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年09期

8 雷依群;;社会转型汉代国家的历史地位[J];南都学坛;2010年04期

9 吕华侨;;《管子》与汉初法制重构[J];管子学刊;2009年03期

10 唐国军;;《新语》与汉初丞相长者政治模式的理论设置——汉初长者政治与《新语》的长者圣贤模式研究之二[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叶文宪;;汉承秦制和汉文化继承楚文化[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周红军;;我国古代清平盛世之考究[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3 周卫荣;;中国古代铸钱工艺及其技术成就[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4 李傲雪;;窦太后和老子的“三宝”思想[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江继甚;;从四川画像砖看汉代饮食文化[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7 ;在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8年第1期(许嘉璐会长文化论谈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依群;黄老之术与汉初社会[N];光明日报;2002年

2 杨胜;我国古代水利职官的设置[N];民主协商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 石文龙;法律不是纯意志的反映[N];法制日报;2003年

4 周天;汉高祖秦始皇比较论[N];检察日报;2003年

5 郭新;为什么说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的悠久历史?(民族知识百题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6 雨声;西汉束腰连衣裙[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文怀沙;飘逸多情的审美旨归[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卜宪群;再看秦亡汉兴[N];光明日报;2002年

9 周天;通判——变相的监察官[N];检察日报;2003年

10 新疆文化厅党组书记 韩子勇;文明流过 心香一瓣[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罗毓平;《淮南子》的哲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莹莹;论汉初过秦思潮、汉承秦制与黄老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霍春花;汉初鸿文的学理渊源[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姚宝国;出土文献所见汉初傅籍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孙佳伟;汉初儒道思想融合趋势及政治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蒙;汉初士人与大一统政治[D];北京大学;2011年

6 杨玛丽;从竹简秦汉刑法的比较看“汉承秦制”[D];西北大学;2004年

7 张扬;西汉初期宰相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磊;陆贾与西汉初期政治[D];苏州大学;2012年

9 程凌雷;汉代齐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巩振英;两汉女性婚姻观略论[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56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6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