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宗改革诸问题浅探
发布时间:2017-09-15 17:11
本文关键词:元武宗改革诸问题浅探
【摘要】: 一、论文选题意义 元中期的政治史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仁、英等朝,武宗朝则比较薄弱。因传统观点认为仁宗、英宗汉化较深,其统治阶段在元朝汉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武宗来自漠北,统治政策偏重理财,聚敛民财,滥赏滥封,不尊选法,大兴土木,通常认为他在元代汉化过程中起了消极作用。且武宗统治时间较短,其改革措施尚未产生重大影响就被继位的仁宗尽数废除,难以作出评价,因此对其研究薄弱。然而武宗时期的改革是具有多面性、复杂性的,在元朝历史上,亦有其独特的意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二、新的见解 武宗时期尚书省的改革并非只有理财、不及其他,而是涉及到官制、选举、经济、军事、礼制、社会等各方面。改革思想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很明显的汉文化因素,其影响更为复杂,不能简单断定为一次色目人主持的理财改革。总的来看,元代的政治发展以汉化为主流,武宗朝的政治作为在这一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和意义。 三、研究相关动态 范文澜、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蔡美彪、周良霄、周清澍执笔的元代部分中“尚书省的重建”一节,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中“武宗登位与财政危机的加剧”一节,周良霄、顾菊英的《元代史》中“武宗朝的政治”一节,均认为武宗封赏过滥,财政恶化,立尚书省以理财,其措施主要是聚敛剥削,其目的为缓解财政问题,,其结果是脱出至元轨道,导致元代政治走向衰败,其原因则是武宗及其政治集团大部分来自漠北,汉化程度低,缺乏政治修养,这种看法受到传统史书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未免有些表面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元代部分中姚大力执笔的“至大惟新”一节则认为,大德后期以来,元代政治经济已在逐步恶化,所以武宗君臣要调整成宗“重简守成”的国策,采取“惟和惟新”的施政方针。其尚书省的改革是力图在不改动前代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缓和逐渐加剧的社会和经济危机。但由于其统治集团对儒家文化十分隔膜的文化背景,使得其政治的宽大流于滥赏,经济的惟新则与至元尚书省理财并无二致,导致了元代政治局面的进一步恶化,这一看法是比较客观的,但没有结合当时的背景看待武宗采取的政治措施。 李则芬的《元史新讲》“武宗朝乱了四年”一节亦认为武宗一朝官爵皆滥、赏罚无常、中宫干政、大兴土木,其原因则在于武宗代表蒙古传统,与儒家思想截然相反。但他认为尚书省的新政实际上是对症下药,并在仁宗朝初年,已经呈现出好的结果,李则芬作为业余史学家,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其分析失于过简,难免让人觉得结论有些突兀,没有足够证据的支持。 陈得芝的《耶律楚材、刘秉忠、李孟合论——蒙元时代制度转变关头的三位政治家》,姚大力的《元仁宗与中元政治》均在讨论仁宗政局时,作为背景,涉及到了武宗统治时期的一些措施和社会状况。日本学者野口周一的《元代武宗政j)宰相\d人的i顺蓵菏椤芬晃慕渥谑逼谠紫嗖愎僭绷谐鲆患虮恚得髌渥迨簦俚龋局灰昧恕对贰分械牟牧希挥刑蟛慰技壑怠
本文编号:857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7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