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变化述论
本文关键词:刘宋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变化述论
更多相关文章: 刘宋 统治集团 主要矛盾 皇族 异姓大臣 高门士族
【摘要】: 刘宋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分为两个时期。 刘宋前期统治集团内部有两对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皇族与异姓大臣、皇族与高门士族的矛盾斗争。对于刘宋王朝统治者而言不得不利用当时的异姓大臣、高门士族以巩固其统治,但随着权力的渐稳,对握有权势的异姓大臣和有深厚社会、经济、文化基础的高门士族又必须有力地加以打击限制。异姓大臣和高门士族原本期望在新王朝能大有作为,但最终在日渐强盛的皇族的逼迫下,他们再没有能力和皇族相抗衡。 自宋文帝诛杀刘义康始,刘宋进入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的主要矛盾也转到了皇族宗室之间。为了抑制异姓大臣和高门士族,宋武帝和宋文帝引宗王参政,使他们作为拱卫皇权的屏藩,但随着异姓大臣、高门士族对皇权威胁的解除,,刘宋统治者斗争矛头转向日益强大的皇族宗室。刘宋中后期皇族宗室相残史不绝书,叔侄、兄弟骨肉相残多有发生。刘宋中后期皇族宗室相残的原因,一与刘宋皇族宗室对政权的贪婪欲望、腐朽、残忍的地主阶级本性有关;二与寒族的崛起有关。另外当时权力争夺激烈,致使皇位继承失序。而皇位继承的无序又引发新一轮的相残斗争。 刘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主要矛盾,对当时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前期诛杀大臣,削弱高门士族,保证了皇权的加强,但皇族对大臣名将的诛杀也对刘宋政权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如在宋魏大战中使北魏有机可乘。中后期皇族宗室相残更是自毁长城,为萧道成夺权扫清了道路。
【关键词】:刘宋 统治集团 主要矛盾 皇族 异姓大臣 高门士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39.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序言6-7
- 一 晋宋之际的政治局势7-12
- (一) 刘裕和刘毅之间的矛盾斗争8-10
- (二) 刘裕和诸葛长民之间的矛盾斗争10-12
- 二 刘宋前期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12-26
- (一) 皇族与异姓大臣之间的矛盾斗争12-18
- (二) 皇族与高门士族之间的矛盾斗争18-26
- 三 刘宋中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26-45
- (一) 刘宋的宗王政策26-29
- (二) 宋文帝诛杀刘义康开启刘宋皇族宗室矛盾斗争29-31
- (三) 刘宋中后期皇族宗室相残31-36
- (四) 刘宋中后期皇族宗室相残的原因36-45
- 四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后记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栋岭,张悟越;关于中国古代廉政建设的反思[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王永平;;论刘宋公主之淫恣及其对政治之干预[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3 牛玉生;《水浒》不反皇帝吗?[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2期
4 王川;论大化以前的日本对华外交[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张国安;庾亮专权与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王永平;;论隋代统治集团的奢靡之风[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7 王明前;;论刘宋孝武帝政治经济改革的努力及其失败[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程遂营;唐初统治集团观念变革刍议[J];学术论坛;2000年04期
9 李坚;;谈南朝刘宋货币的几个问题[J];安徽钱币;2007年01期
10 苗长青;论鸦片战争时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几个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杰思;;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转变的历史趋向[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程爱勤;;论刘宋王朝与扶南王国交往的宗教动因[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汪福宝;;秃发、拓跋“分姓”目的辨析[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4 袁涛;;谈大明四铢钱[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5 黄瑞云;;《水浒》艺术杂谈[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6 王炎平;;关于王导与东晋政治的几个问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7 漆泽邦;;论东魏——北齐的倒退[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李济贤;;徐鸿儒起义新探[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冯永谦;彭云;张志立;;辽与高丽的关系[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驰;;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宪群;“马上”得天下 不能“马上”治之[N];光明日报;2006年
2 王炳林 郎丰君;抗战时期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原因探析[N];经济日报;2005年
3 陈佑武;古代司法程序价值取向[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郭毅;从《水浒传》中品出的“法治”味道[N];法制日报;2008年
5 戴卫红;一部面貌新颖的中国古代思想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跃进;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许海云;“范登堡决议案”及其评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炼狱忠魂 烽火不熄[N];人民日报;2007年
9 市政协副主席 民进北海市委会主委 黄漱鲁;共同为人民民主政权奠下千秋基石[N];北海日报;2008年
10 李慎;神秘璀璨的生命光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冰;明清时期“水浒”接受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小锋;西汉中后期政局演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胡金平;学术与政治之间: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历史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敏;刘宋统治集团内部主要矛盾变化述论[D];郑州大学;2007年
2 马飞;历史事件、统治集团与宪法更替[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孙祥伟;刘义康之乱与刘宋政局的演变[D];南昌大学;2007年
4 彭金平;南朝宋齐宗王政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法;日俄战争时期的国人心态[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丹;宋代后族研究[D];大连大学;2009年
7 刘金权;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启示[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刘春玲;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迪;唐前期中央统治集团结构成分与类型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刘建华;我国财税体制变迁动因的考察与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8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5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