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职官选拔制度对汉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16 03:30

  本文关键词:论汉代职官选拔制度对汉赋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汉代职官选拔制度 汉赋 经学


【摘要】:汉代职官选拔中的征召、考选、太学等制度,对汉赋的发展都有影响。因赋征召的尊荣使司马相如、扬雄等成为文人仕进的显例,形成了有汉以来文人献赋的传统,推动了汉赋的创作;选试制对官吏文字水平的要求,使汉赋因其增智广识、记诵文字的实用功能,扩大了传播面,同时培养了创作群体;东汉以班固为首的赋家多出于太学,太学中的经学教育为汉赋提供了艺术渊薮与创作基础。汉末鸿都门学制度被士人抨击,再次强化了扬雄"雕虫小技"的赋论,对本已呈衰落之势的赋体产生了消极影响。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汉代职官选拔制度 汉赋 经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W023)
【分类号】:K234;I207.22
【正文快照】: 职官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部分,对社会文化乃至文学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汉承秦制,汉初职官制度并无变化,但自景武之际,因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朝在职官制度上多有创建。正如王国维所言:“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新华;;汉代的“待诏”补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曹洁;;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谈莉;;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郝延霖;;论西域文学(代序)[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3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6 朱玲;赵京生;;《内经》针灸概念术语的文化诠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薄音湖;;关于察哈尔史的若干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五辑)[C];1997年

8 莫苏;;释《尔雅·释器》“灭谓之点”[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刘玉峰;钊阳;;试论唐代两税法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10 纳春英;;圆仁视野中晚唐长安平民男子的服饰——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中心的考察[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夏利N

本文编号:860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60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