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风俗政策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7:46

  本文关键词:宋代风俗政策若干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宋代 风俗 政策


【摘要】:风俗是指社会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积久而成的集体习惯,具有传习性、扩散性和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等特点,对社会影响深远。正因为具有这些特点和深远的影响力,风俗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他们对风俗纷纷采取采风问俗、移风易俗、倡良俗、除陋俗等风俗政策,以确保统治者集团的统治,维护当时的社会稳定。宋代是封建社会承上启下的时代,社会风俗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特征,当时的统治集团,把自已对风俗的认识,当做衡量风俗好坏的标准,并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出相关的政策,大力提倡良俗,打击陋俗,以确保其统治。本文试通过选取宋代的“以忠孝正风俗”、打击“不举子”、“淫祀”陋俗诸政策,对宋代的风俗政策作些考察。北宋政权承袭五代而来,而五代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的长期混乱,给当时的风俗带来了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也延续到了北宋,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树立良风美俗,更为了巩固政权,宋太祖、宋太宗大力提倡忠孝,并颁布各种奖忠惩佞的政策来正风俗,并取得了成效,这不仅对宋代,而且对明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种种原因,“不举子”、“淫祀”陋俗盛行于两宋,它们干扰了政府统治、危害了社会的稳定,所以两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以整饬这些陋俗。整饬结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某些官吏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为了从中获利而忽视对陋俗的整治;或者对盛行而又难以移易的陋俗予以妥协。所以整饬“不举子”、“淫祀”陋俗的政策难以在各地贯彻始终。尽管这些风俗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成功,也有的失败,但它们都对这一时期、乃至后世风俗的演变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宋代 风俗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4
【目录】:
  • 绪论8-10
  • 第一章 宋代以前及前代官方对民间风俗的重视10-19
  • 第一节 宋代以前官方的风俗政策10-14
  • 第二节 宋代君臣对“同风俗”的重视14-19
  • 第二章 宋太祖、太宗时期以忠孝正风俗的政策19-34
  • 第一节 宋太祖、太宗时期制定以忠孝正风俗政策的背景19-20
  • 第二节 宋太祖、太宗以“孝”正风俗的政策20-30
  • 第三节 宋太祖、太宗以“忠”正风俗的政策30-34
  • 第三章 宋代打击“不举子”陋俗的政策34-45
  • 第一节 宋代存在“不举子”陋俗的原因及危害34-38
  • 第二节 政府对“不举子”现象采取的措施38-45
  • 第四章 摒除“淫祀”陋俗的政策45-56
  • 第一节 宋代淫祀的泛滥、危害及原因45-50
  • 第二节 宋代禁止、打击淫祀的政策50-56
  • 第五章 对宋代风俗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56-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恒;;宋代三位史pJ];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02期

2 ;宋代的“幸福”剩男:富绅争相“榜下捉婿”[J];乡村科技;2010年11期

3 朱德军;;宋代西北地区逃兵问题的历史考察——以俄藏黑水城文献为中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马军;;宋代的刘福也很了不起[J];文史月刊;2011年07期

5 姚江波;;宋代瓷碗鉴定要点[J];中国拍卖;2010年05期

6 刘阳;;宋代瓷碗价格上升[J];中国拍卖;2010年05期

7 官性根;;宋代四川地区建亭述略[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年00期

8 郭红超;;宋代温州商业述论[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9 胡江川;周冬冬;肖乾祗;;宋代市舶制度初探[J];学理论;2011年22期

10 慧绘;;唐僧和抛绣球[J];文史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志成;;从“续铢”谈端午节风俗[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六辑)[C];2006年

2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袁冰;石东平;;试论宋代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尚虎珊;;宋代体育文化勃兴引出的启示[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曹小曙;任泉香;;水文化传统和广州城市的发展[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9 贾军;卓丽环;;中国节庆的花俗文化[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智红;;永平彝族风俗录[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荣;陇东面花蒸出别样风俗[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王铿;吃饺子的风俗[N];联合时报;2001年

3 刘林森;异国风俗游热销日本[N];中国旅游报;2000年

4 裴伟;镇江“二月八”与江南风俗变迁[N];镇江日报;2010年

5 止敬;二月二风俗故事[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王松交;宋代五大名窑展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哈·丹碧扎拉桑;用蒙文撰写《蒙古风俗鉴》的人[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8 李颖 石新荣;长角苗的神秘风俗[N];贵州政协报;2010年

9 东方;客家人的“崇九”风俗[N];华东旅游报;2002年

10 锡玉;少数民族饮酒风俗[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6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骆瑞鹤;《毛诗叶韵补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慧;宋代风俗政策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4 莫军苗;宋代批评视野中的柳宗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丛迪;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7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王治华;宋代儿科文献学术成就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9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10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4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74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0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