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湖北义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08:30

  本文关键词:清代湖北义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湖北 义学


【摘要】: 本文以清代湖北义学为中心,旨在探讨义学的本质,,以及由此所反映的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义学,是向贫寒子弟或少数民族地区子弟提供免费基础教育的慈善学校。学界对义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强调它作为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融合手段。 厘清义学概念及对清代湖北义学系统梳理之后,并形成相对完备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可知湖北义学发展经历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阶段。在湖北东中西部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府州治与一般州县治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 在清代湖北义学运营中,教学设施是重点,教学管理是核心,教学经费是关键。在这些方面,湖北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尤其在经费筹措方面很有特色。 清代湖北义学是国家与民间共同关注的慈善教育事业,但他们在其中的角色与地位却各不相同。根据官民参与的方式和程度,可将湖北义学分为官方主导、官民合作及民间力量主导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又有若干典型的个案。 清代湖北义学既然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对地方社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义学的广泛建立,推动了地方教育的普及,尤其是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还在一些地区改变了民风士习,发挥了社会教化的作用。当一些地区发生地方叛乱,威胁社会秩序时,民间力量迅速崛起,成为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和保持地方稳定的主体力量。 清代湖北义学的基本功能是社会教化和人才培养,但经过资料的分析发现,义学的社会教化比人才培养的效果更为显著。 由于清代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地方官员的倡导,以及传统的积善成德、因果报应等慈善观念的影响,使得民间力量对发展义学的参与程度日益提高。清代湖北义学虽由民间力量推动产生,但随着官方的逐渐介入,民间力量逐步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并长期居于从属地位。官方对义学的控制也日益增强,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越来越使义学的自愿性和慈善性受到削弱,逐渐脱离了义学发展的本质,这是清代湖北义学不可忽视的一面。
【关键词】:清代 湖北 义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20
  • 一、选题缘起9-10
  • 二、研究现状10-18
  • 三、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方法18-20
  • 第一章 清代湖北义学的发展概况20-50
  • 一、义学的概念及源流20-25
  • 二、清代的义学25-31
  • 三、清代湖北义学的时空分析31-50
  • 第二章 清代湖北义学的运营50-84
  • 一、义学的建置与教学设施50-59
  • 二、教学管理59-72
  • 三、教学经费72-84
  • 第三章 清代湖北义学中的官民互动84-113
  • 一、清代湖北义学的基本类型84-88
  • 二、官方的角色与地位88-97
  • 三、民间力量的角色与地位97-107
  • 四、官民参与的几种模式——若干个案分析107-113
  • 第四章 清代湖北义学与地方社会113-125
  • 一、义学与地方教育113-118
  • 二、义学与地方民风118-120
  • 三、义学与地方社会秩序120-125
  • 结语125-127
  • 参考文献127-141
  • 附录141-208
  • 后记208-20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明;;清代湖北义学中官民参与的几种模式[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海峰;清代山东义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4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74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