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理寺职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宋代大理寺职能研究
【摘要】: 大理寺是宋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在宋代司法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维护两宋的封建司法统治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宋代大理寺职能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说明宋代中央审判机关的运行状况和宋代司法的实践效果。 本文在探讨大理寺职能前,首先专章介绍了大理寺的内部组织机构和官吏设置。明确了大理寺在北宋前后期及南宋的机构和吏员配置的变化情况,并附有大理寺官吏设置一览表和大理卿年表,使大理寺官吏的设置与大理卿任职沿革一目了然。对大理寺机构与官吏设置的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大理寺职能的认识,从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对大理寺职能进行总体的把握。 本文第二、三、四章对大理寺的各项职能进行了探讨。第二、三章介绍宋代大理寺的司法审判职能,司法审判职能是大理寺的诸项职能中最为重要的职能。在这两章中,介绍大理寺的审判原则、审判权限、审判程序、审判权的制衡、官员的司法责任。其中在“大理寺审判权的制衡”一节中着重分析了皇帝、中书、御史台、刑部、审刑院、纠察司对大理寺审判权的制约与监督。大理寺官员的司法责任则从出入罪、断狱稽违、淹禁不决、状外求罪、违法刑讯、按察不实、议法不当等方面对大理寺官员负有各种司法责任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探讨了大理寺的其它职能。其中,第一节介绍大理寺的立法职能。在这一节中详细地介绍了大理寺参与编修各种法律的职能,即参与基本法典《宋刑统》的编修、参与敕令格式的编修、参与中枢机构规章条例的编修、参与律条的司法解释、参与“例”的编修、参议军法、申严贼盗重法等。大理寺参与编修的这些法律几乎囊括了宋代所有的法律形式,为研究宋代立法过程进行了一个有益的探索。第二节探讨了大理寺监督职能。第三节介绍了大理寺考选法官职能。第四节介绍了大理寺监狱管理职能。最后一节介绍了宋代大理寺官员临时差遣,即参与书籍编修、经济管理、军事管理、民风教化等临时活动。在宋代行政司法区分不甚明显的体制下,大理寺往往临时受命负责其它工作,这一节内容的探讨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来理解宋代官僚管理体制中,司法官员非专职化的特征。
【关键词】:宋代 大理寺 职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15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11
-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11-14
- 三、研究方法14
- 四、创新点14
- 五、不足之处14-15
- 第一章、宋代大理寺机构与官吏设置15-25
- 一、宋以前中央审判机构的沿革15-18
- 二、北宋前中期大理寺机构与官吏设置18-19
- 三、元丰改制后大理寺机构变化与官吏设置19-23
- 四、南宋大理寺机构与官吏的调整23-25
- 第二章、宋代大理寺的司法审判职能(上)25-38
- 一、大理寺审判原则25-30
- (一)、长官躬亲原则25-26
- (二)、亲嫌回避原则26-27
- (三)、鞫谳分司原则27
- (四)、翻异别勘原则27-28
- (五)、审判限期原则28-29
- (六)、禁谒约束原则29-30
- 二、大理寺审判权限30-34
- (一)、负责地方奏案的复审30-31
- (二)、京师刑事案件的审理31
- (三)、命官将校罪案的审理31-32
- (四)、参与诏狱的审理32-33
- (五)、审理朝仪失序者33-34
- 三、大理寺审判程序34-38
- (一)、诉状受理34
- (二)、案件审讯34-35
- (三)、差官录问35
- (四)、检法拟判35-36
- (五)、集体签押36
- (六)、长官定判36-38
- 第三章、宋代大理寺的司法审判职能(下)38-50
- 一、大理寺审判权的制衡38-44
- (一)、皇帝对大理寺审判权的操控38-39
- (二)、中枢机构对审判权的监督39-41
- (三)、权臣对审判权的制约41-42
- (四)、中央专职检查机构对审判权的监督42-44
- 1、御史台42-43
- 2、刑部、审刑院43
- 3、纠察在京刑狱司43-44
- 二、大理寺官员司法责任的追究44-50
- (一)、出入人罪的责任44-46
- 1、自觉举出入人罪的责任44-45
- 2、故出入人罪的责任45-46
- 3、失出入人罪的责任46
- (二)、断狱稽违、淹禁不决的责任46-47
- (三)、按察不实、议法不当的责任47-48
- (四)、状外求罪、违法刑讯的责任48-50
- 第四章、宋代大理寺的其它职能50-75
- 一、大理寺的立法职能50-54
- (一)、主持制定《宋刑统》50
- (二)、参与敕令格式的编修50-51
- (三)、参与"例"的编修51-52
- (四)、对律条的司法解释52-53
- (五)、参与中枢机构规章条例的编修53
- (六)、参议军法53-54
- (七)、申严贼盗重法54
- 二、大理寺的监督职能54-57
- (一)、监督举催各级狱案的审理情况54-56
- 1、对各路提刑司狱案的详复55
- 2、对诸州府淹延案件的举催结决55-56
- 3、监督"制勘"案件的审理56
- (二)、监察与审理地方司法官吏的职务犯罪56-57
- (三)、监察地方武装和军队中失职舞弊行为57
- 三、大理寺考选法官职能57-58
- 四、大理寺监狱管理职能58-60
- 五、大理寺官员的临时差遣60-75
- 结语75-76
- 参考文献76-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志光;;宋朝对大理寺审判的约束机制[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2 殷啸虎;试论北宋的审判复核制度[J];中州学刊;1991年04期
3 李映辉;宋代司法机关[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金霞,李传军;《北齐书·宋世轨传》“台欺寺久”浅释[J];晋阳学刊;2004年06期
5 戴建国;中华版《宋史·刑法志》辨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06期
6 祁琛云;;北宋前期中央司法复审体制的演变及运作[J];求索;2007年01期
7 祁琛云;;北宋前期审刑院制度述略[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杨春蓉;论唐代中央对疑案、要案的审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期
9 祁琛云;;北宋前期审刑院与宰相的司法复审权[J];史学月刊;2007年09期
10 任士英;孙伏伽非进士考[J];中国史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振民;;薛tD廉政思想初探[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2 蓝翔;;中国古代公文的催查制度[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3 张中山;;王禹俑缘何贬商州[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4 连启元;;明代卢g哂赶碌男贪干笈杏胛娜送鏪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张立新;;陈献章的吏治观[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郭尚武;宋代刑事审判监督制约机制述论[N];光明日报;2011年
2 袁永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N];光明日报;2004年
3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袁春湘;名实演变说司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王宏宇;我国古代逐级复审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北京万国学校;2003年司法考试全真模考卷[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方健;横看成岭侧成峰[N];文汇报;2003年
7 宋军;我国检察制度的传承及发展[N];检察日报;2005年
8 邸永君;清代官员品级杂谈[N];学习时报;2004年
9 郭亨渠;粤东潮阳有个收藏之乡[N];中国商报;2003年
10 王鹤良;为政之要在得人[N];解放军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利;宋代司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D];河北大学;2008年
3 霍志军;唐代御史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狱与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晨光;唐代司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杰;唐代大理寺审判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春蓉;唐代大理寺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朱志培;明代刑部大理寺职能嬗变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杨爱民;宋代大理寺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曹鹏程;唐代大理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龚坚;宋真宗时期法制探微(997-1022)[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祝家尧;论明代热审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少利;五代司法体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亚敏;宋朝狱空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李伟;论中国古代反贪惩贿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85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8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