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奇逢与清初社会伦理秩序重建

发布时间:2017-09-20 11:47

  本文关键词:孙奇逢与清初社会伦理秩序重建


  更多相关文章: 孙奇逢 理学 伦理秩序


【摘要】:明清鼎革之后,明朝遗民在清初的社会伦理秩序重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明末清初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孙奇逢,贡献尤其突出。在清朝统治日渐巩固的情况下,他始终恪守民族气节,倡导经世致用,著述明道,化民成俗,通过大量著述来重建和维护儒学正统,并在日常生活中躬行实践,力图以儒家传统模式恢复和重建中国社会秩序。孙奇逢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高尚的品格德行,对清初社会伦理秩序的恢复和重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孙奇逢 理学 伦理秩序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易代之际,便会出现因眷恋先朝而不仕新朝的遗民。受“华夷之辨”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新朝尤为突出。明清鼎革,满洲入主中原,时遗民数量之多,可谓一大历史奇观。在激烈的满汉民族矛盾和文化冲突中,明遗民深感“天崩地解”、中原陆沉之痛。他们或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彬;;康熙帝的德治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3 徐永斌;;明清时期杭州的文人治生[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4 朱乐朋;;论桂馥的书法成就[J];书画世界;2010年06期

5 罗海燕;;乱世文人的心灵史诗——论元明之际戴良诗歌的主题取向[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方盛良;“小玲珑山馆”诗人群体考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朱丽霞,罗时进;松江宋氏家族与几社之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高远;;清初文化秩序重建与《宋史》改修[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9 张玮;;明代藏书家祁承■的采访思想[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年04期

10 常越男;;试析清初理学名臣魏象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馥洁;;论全祖望的关学观[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爱平;;略论全祖望对黄宗羲学行的表彰与传承[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宝良;;明初心学钩沉[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史革新;;清前期理学平议[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5 煍志PI;;从爵制的角度试释《津关令》之“鲁侯”现象[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九、十合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5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长顺;生态学视野下的西汉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品;太上皇体制与乾嘉之际权力运行轨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晓磊;清式家具花卉纹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孔令敬;周弼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韩李良;《越缦堂读书记》研读札记[D];西北大学;2011年

7 褚瑞;嵩阳书院办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姝一;明郑时期台湾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文萍;汉唐之际谶纬文献的流传[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徐婷婷;王渔洋诗歌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之鉴;孙奇逢“学术废兴系世运升降”思想浅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2 李之鉴;略论孙奇逢对于明亡的几点反思[J];中州学刊;1992年04期

3 李之鉴;;孙奇逢的初步民主思想及历史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4 孙聚友;论孙奇逢的学术思想[J];齐鲁学刊;2000年01期

5 李烈辉;学问与道德的典范——孙奇逢[J];档案天地;2003年02期

6 郭彦玲;中州大儒孙奇逢[J];中州今古;2003年Z1期

7 宋宜林;;孙奇逢“工夫论”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朱康有;;孙奇逢心性实学简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9 陈先宝;;论孙奇逢思想的两个层次及其价值[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永灿;;近十余年来孙奇逢哲学思想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圣雅;;孙奇逢思想于朱熹思想继承改革探析——以《四书近指》中庸卷探其对台湾人文思想之影响[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光;;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枫林;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春霞;孙奇逢的实学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2 宋宜林;孙奇逢研究:历史地位、理学思想、学术史建树[D];山西大学;2005年

3 王永灿;孙奇逢心性论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陶英娜;孙奇逢理学视域下的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程飞;孙奇逢实学思想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6 王坚;无声的北方[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枫林;孙奇逢《理学宗传》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87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87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e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