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地方监察使的产生及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4:19

  本文关键词:唐代地方监察使的产生及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地方监察使 临时性 固定化 地方行政长官


【摘要】: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是以往的研究成果大都集中于中央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以及注重御史台在地方监察中所发挥的作用,而对于唐代地方监察使的研究则寥寥无几。但是唐代地方监察使的发展是唐代地方监察体系完备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唐代中央监察地方一个重要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由最初的临时性的差遣使职发展为后来地方一级的行政长官,这种巨大的转变对唐朝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应该把地方监察使作为唐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 本文就以唐代的地方监察使作为研究的对象,系统地研究其在唐朝发展的轨迹,看它是如何由一个临时性使职发展为地方的行政长官的。通过理清其发展的脉络,从而进一步分析孕育地方监察使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诸如:唐代道一级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唐朝统治者对固有的职官制度的维护与调整;唐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在地方监察上的无能与不足。此外,地方监察使自身的特点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探讨这些因素在唐代地方监察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唐代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期揭示唐代地方监察使在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为推动唐朝监察制度的研究贡献出微薄之力。
【关键词】:唐代 地方监察使 临时性 固定化 地方行政长官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5
  • 绪论5-9
  • 第一章 唐初地方监察使的产生9-20
  • 第一节 唐以前具有地方监察职能的使职9-11
  • 第二节 唐朝首次遣专使监察地方11-20
  • 第二章 唐朝地方监察使发展的临时性阶段——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至神龙二年(公元706年)20-30
  • 第一节 这一阶段地方监察使发展的特点20-25
  • 第二节 地方监察使具有临时性的原因25-30
  • 第三章 唐代地方监察使发展的固定化阶段30-51
  • 第一节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至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地方监察使的发展及原因30-33
  • 第二节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至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地方监察使的发展及原因33-42
  • 第三节 乾元元年以后地方监察使的发展及原因42-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刚;隋朝监察制度述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刘长江;中晚唐监察体制与政局[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胡沧泽;唐代监察制度对皇帝的制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胡沧泽;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胡沧泽;唐代中日两国地方监察制度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丁中柱;;唐代的监察制度[J];法学杂志;1985年02期

7 贾云;唐贞观诸道的产生及其使职的作用[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J];历史研究;2002年06期

9 周宝砚;唐王朝监察制度的运作及特点[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吴秀兰;论唐代监察制度的承续与完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895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895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