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出镇云南宗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元代出镇云南宗王问题研究
【摘要】: 忽必烈平定大理之后,随着元朝的建立,云南被纳入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之下,改设行省。然而,在设立行省的同时,蒙元统治者依然遵循他们古老的“兀鲁思”分封传统,将宗王分封到云南代表皇室进行统治。从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下大理,到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结束,宗王统治始终与之相随。关于出镇云南的宗王的状况、权限和影响,以及宗王与行省、段氏之间的关系又如何演变等,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根据有关的文史资料,并加以分析、评论写成论文《元代出镇云南宗王问题研究》,试图对元代云南宗王各方面的情况做一个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与研究。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对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一是对出镇云南宗王的世次年历进行考订;二是对云南宗王的基本情况及权限做了一定的整理;三是对云南宗王、行省、段氏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进行了归纳。 关于出镇云南宗王的世次年历,各书的记载不一致,且记录混乱;各位宗王的系属也不全面;至于在位年限则几乎可以说是空白。本文第二部分和第三分以《元史》卷一百七《宗室世系表》及卷一百八《诸王表》中的相关记录为基础,然后再查阅诸书,依次分别加以考订。最后据考证所得,新拟列出《历任出镇云南宗王在职年份》表和《三支主要世系宗王》表。填补了这一研究中的空白。 第四部分则根据散见的史料及近年来新发现的碑刻和经卷等有关文献,论述出镇云南宗王在地方的基本状况、权限及影响。指出云南宗王的统治涉及到了云南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得出宗王的统治实际上是当时云南地区统治体系中的核心部分的结论。 为使读者对云南宗王的理解更为立体与全面。本文在第五部分将出镇云南宗王与行省、大理段氏之间三者关系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宪宗三年至至元十年(公元1253——1273年),为宗王临镇,都元帅专权,段氏辅治阶段;第二阶段由至元十一年至天历二年(公元1274——1329年),为宗王与行省分治,段氏受限偏安一隅时期;第三阶段由至顺元年至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30——1381年),为宗王渐行专制,行省惟命是从,段氏与之相争阶段。简要归纳了宗王与行省、段氏三者之间起起落落,互依互存的历史。 本文所涉及的这些内容,一部分得益于前人研究成果,使我在写作过程中深受启发;而关于那些前人未有系统论述过的部分,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亦不敢以为必是。在此敬请各位师友提出批评和指正。
【关键词】:元代 云南 宗王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5
- 第一章 大理平定后的云南诸王15-17
- 第二章 出镇云南宗王考17-38
- 一、云南王忽哥赤17-20
- 二、云南王也先帖木儿20-21
- 三、梁王甘麻刺21-23
- 四、梁王松山23-25
- 五、云南王老的25-27
- 六、梁王王禅27-28
- 七、云南王帖木儿不花28-29
- 八、豫王阿刺忒纳失里29-31
- 九、云南王阿鲁31-35
- 十、云南王李罗与梁王把匝刺瓦尔密35-38
- 第三章 云南宗王年历及世系列表38-41
- 一、历任出镇云南宗王在职年份38-40
- 二、三支主要世系宗王40-41
- 第四章 出镇云南宗王的状况、权限及影响41-57
- 一、蒙元统治者对云南的重视41-43
- 二、出镇云南宗王的基本情况43-48
- (一) 封号等级及其委派承袭44
- (二) 王府官署44-46
- (三) 镇戍区及位下封邑46-48
- 三、出镇云南宗王的权限48-55
- (一) 军事权48-51
- (二) 行政权51-52
- (三) 司法权52-53
- (四) 监督权53-54
- (五) 其他54-55
- 四、云南宗王统治的影响55-57
- 第五章 云南宗王与行省、大理段氏的关系57-63
- 一、宗王临镇,都元帅专权,段氏辅治57-59
- 二、宗王与行省分治,段氏受限偏安一隅59-60
- 三、宗王渐行专制,行省惟命是从,段氏与之相争60-63
- 结语63-65
- 参考文献65-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晓霞,松田孝一;关于河南的蒙古军[J];蒙古学信息;1997年02期
2 毕奥南;元朝疆域格局概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4期
3 杜玉亭;元代罗罗斯土官的建置和评价问题[J];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4 赵经纬;元代赈灾机构初探[J];张家口师专学报;1996年01期
5 赵文坦;忽必烈早期与汉族士人关系考察[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王浩;试析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原因[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8年04期
7 余军;蒙古征伐西夏将帅人物初步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8 陈贤春;元代官田的数量与成因考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9 王启龙;热爱汉文化的元朝皇太子真金[J];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1期
10 张霞;关于元代赐田的国有属性[J];史学月刊;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振邦;;元代的统一与边疆地区的发展[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2 周清澍;;元朝的蒙古族[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3 叶新民;;伯颜与平宋战争[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4 ;翁独健同志的讲话(摘要)[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5 余大钧;;论耶律楚材对中原文化恢复发展的贡献[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6 陈高华;;元代佛教与元代社会[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7 余大钧;;论耶律楚材[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8 匡裕彻;;元朝中期蒙古族政治家拜住[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9 陈世松;;试论蒙古取蜀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原因[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10 方铁;;元代云南行省的农业与农业赋税[A];2003年中国蒙古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风华;读《史集》《蒙古秘史》《元史》中的成吉思汗[N];天津日报;2004年
2 铁木尔·明珠尔;对元代查干和哈尔苏勒德的考释[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年
3 本报记者 木容;元帝国设省广西[N];南宁日报;2008年
4 王治来;从《元史新编》看魏源的元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5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海啸灾害[N];光明日报;2005年
6 周玉龙 敏杰;元上都与蒙元文化[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7 郑一奇;追寻马可·波罗的足迹[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特约记者 王大方;内蒙古蒙元碑刻收集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国文物报;2004年
9 单国强;“明四家”作品的鉴与赏(上)[N];美术报;2003年
10 傅杰;我们怎样倡导学术规范[N];文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春生;南朝宗王属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马天博;元代书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5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包红梅;论蒙古史传文学向历史小说的转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金平;南朝宋齐宗王政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冰冰;元代宫廷崇佛史事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顺禹;刘宋宗王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玉朋;元代西南军事武装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黄胤;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朵朵;元代信贷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袁方;略论北魏的宗王政策[D];郑州大学;2006年
8 袁忠岩;李t溲芯縖D];兰州大学;2010年
9 刘刚;论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关系[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祥伟;刘义康之乱与刘宋政局的演变[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5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3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