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0:29
本文关键词:《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成书方式 创作思想 艺术特征
【摘要】: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是“两汉演义”中最早成书的作品之一,它在“两汉演义”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成书方式、创作思想和艺术特征,在早期历史演义中都是很典型的。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成书,指出它西汉部分的成书和东汉部分的成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早在民间讲唱文学:平话和杂剧中,就已经体现出来。 第二部分考察《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创作思想。由于其成书方式的影响,《两汉开国中兴传志》创作思想中既包括鲜明的商业动机,又注重社会责任,有真诚的羽翼正史的理念;既体现了忠臣孝子的儒家伦理标榜,也有佛教因果报应学说的道德劝诫。 第三部分考察《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在情节上有鲜明的模式化倾向,包括事件的模式化和人物的模式化。在反面人物的刻画方面,小说表现出非理智倾向。此外,《两汉开国中兴传志》采用客观型全知叙事视角,西汉部分采用编年体叙事结构,东汉部分则有所突破,类似于《水浒传》的百川归海式叙事结构。在叙事语言上,《两汉开国中兴传志》接近于浅近文言,较平话有显著进步。这些艺术特点与其成书方式和创作思想息息相关。
【关键词】:《两汉开国中兴传志》 成书方式 创作思想 艺术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11
- 一、成书背景6-7
- 二、研究对象7-8
- 三、研究缘起8
- 四、文献综述8-11
- 第一章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成书11-49
- 第一节 历史史实11-22
- 一、《两汉开国中兴传志》西汉部分对史书的承袭11-18
- 二、《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东汉部分对史书的承袭18-20
- 三、《两汉开国中兴传志》中的历史虚实20-22
- 第二节 平话22-29
- 一、唐宋元以来的两汉题材民间讲唱文学22-23
- 二、《前汉书平话续集》23-29
- 第三节 元明杂剧29-44
- 一、两汉题材的元明杂剧29-30
- 二、元明民间流传的西汉故事系统30-35
- 三、元明民间流传的东汉故事系统35-44
- 第四节 余氏克勤斋刊本《全汉志传》44-49
- 第二章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创作思想49-65
- 第一节 追逐利益的原始动机49-54
- 第二节 羽翼正史的良好愿望54-58
- 第三节 忠臣孝子的伦理标榜58-62
- 第四节 因果报应的道德劝诫62-65
- 第三章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艺术分析65-94
- 第一节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模式化倾向65-72
- 一、民间故事的模式化特点65-67
- 二、战争的模式化67-72
- 第二节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人物刻画72-87
- 一、人物的模式化72-82
- 二、反面人物的刻画82-87
- 第三节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叙事特征87-94
- 一、《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叙事视角87-88
- 二、《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叙事结构88-92
- 三、《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叙事语言92-94
- 结论94-95
- 余论:“两汉演义”的形成与变迁95-97
- 一、“两汉演义”的最终成书95
- 二、世代累积型创作在继续95-97
- 参考文献97-100
- 后记100-101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英英;《英烈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刘东;东汉系列历史演义小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5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3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