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22:27
本文关键词:清代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社会保障 荒政 慈善救济 民间社会 宗族
【摘要】: 清代构建了比较完善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有效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本文以清代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各种力量所建立的体系作一个系统的梳理,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 本研究对清代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背景进行了论述。历代社会保障建立的状况为清代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经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日趋紧张的人地关系则使乡村社会陷于紊乱之中,成为乡村社会保障建立的动因,促使各种力量在乡村社会构建了立体式的保障体系。 本研究对政府主导的荒政和慈善救济进行阐述。清政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重在荒政建设,不仅重视灾前预防,加强粮食储备,而且注重救灾的程序化,并以此为依据,实施临灾救济和灾后补救措施。当然,清政府在荒政之外,也注重慈善救济的建设,不仅制定相关的政策,而且还建立相应的救济机构,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 本研究对地缘性的民间社会保障状况进行分析论述。分析认为清代民间社会保障的兴起是在政府的利诱、地方社会的需求和宗教思想影响等因素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不仅在仓储方面发展迅速,弥补了国家仓储的不足,而且各种慈善机构捐资共建起来,内容广泛、保障面广、项目完备,满足了乡村社会的需要。 本研究对血缘性的宗族保障状况进行了分析。因政府和民间社会在乡村社会保障方面的不足,宗族自古就有救济族人的传统,而政府正是看中宗族的这种救济对族人的控制作用,对其大加提倡,从而促成了清代宗族保障的发展。在官僚士大夫、商人和地方士绅等有力者源源不断注入资金下,形成了自己的经济载体,而且在严格管理之下,其资产不断增值,为宗族实施救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对清代乡村社会保障的历史作用和时代启示进行总结。清代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增长经济、安定社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相比较之下,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却是问题多多,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清代的历史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的局面。
【关键词】:乡村社会保障 荒政 慈善救济 民间社会 宗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导言10-18
- 1.1 研究对象与内容10-12
- 1.1.1 研究对象10-11
- 1.1.2 研究内容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3-16
- 1.4 研究思路、方法16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5 论文创新之处16-18
- 第二章 清代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背景18-24
- 2.1 清以前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历史实践18-19
- 2.2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19-21
- 2.2.1 种类增加,次数增多19-20
- 2.2.2 成灾范围大20
- 2.2.3 灾害交相并发20-21
- 2.3 阶级矛盾尖锐21-22
- 2.4 人地关系紧张22-24
- 第三章 政府主导的荒政和慈善救济24-40
- 3.1 荒政建设24-34
- 3.1.1 灾前预防与备荒24-29
- 3.1.2 意外灾害的救助程序29-30
- 3.1.3 临灾救济方式30-32
- 3.1.4 灾后补救措施32-34
- 3.2 慈善救济34-37
- 3.2.1 平民养老34-35
- 3.2.2 养恤贫苦孤残35-37
- 3.3 政府保障体系的评价37-40
- 第四章 地缘性的民间社会保障40-52
- 4.1 民间社会的救助的兴起40-41
- 4.1.1 政府的利诱40
- 4.1.2 地方社会的需要40
- 4.1.3 宗教思想影响40-41
- 4.2 民间社会的防灾备荒机构41-43
- 4.2.1 社仓41-42
- 4.2.2 义仓42-43
- 4.3 民间社会慈善救济机构43-52
- 4.3.1 慈幼机构43-46
- 4.3.2 施棺代葬机构46-47
- 4.3.3 养老机构47-49
- 4.3.4 各类节堂49-50
- 4.3.5 其他慈善机构50-52
- 第五章 血缘性的宗族保障52-61
- 5.1 宗族救济的原因52-53
- 5.1.1 政府与地方社会救济的缺陷52
- 5.1.2 “敬宗收族”的传统52-53
- 5.1.3 统治者提倡53
- 5.2 宗族救济的经济载体——义庄53-55
- 5.2.1 清代义庄发展状况53-54
- 5.2.2 义庄资产的来源54-55
- 5.2.3 义庄资产的管理55
- 5.3 宗族防灾救灾措施55-57
- 5.3.1 兴修水利55-56
- 5.3.2 植木禁山56
- 5.3.3 储谷救荒56-57
- 5.4 宗族慈善救济的内容57-61
- 5.4.1 助役应差57-58
- 5.4.2 生活救济58-59
- 5.4.3 赡养耆老59
- 5.4.4 教育资助59-61
- 第六章 清代乡村社会保障的历史作用与现代启示61-69
- 6.1 清代乡村社会保障的历史作用61-63
- 6.1.1 保障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61
- 6.1.2 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61-62
- 6.1.3 增强民族凝聚力62-63
- 6.2 清代乡村社会保障的现代启示63-66
- 6.2.1 继承历史文化63
- 6.2.2 注重合力63-64
- 6.2.3 关注基层64-65
- 6.2.4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65-66
- 6.3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66-69
- 6.3.1 联系历史,,提高认识66-67
- 6.3.2 加快立法步伐,理顺组织管理制度67
- 6.3.3 关注农村基层,发展农村生产力67
- 6.3.4 注重合力,完善筹资机制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作者简介7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翟岩;清代江西建昌府士绅与地方公共事务[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岩;明清时期四川地区水灾及社会救济[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娜;清代江西仓储之建设与经营管理[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8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3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