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婚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23:02

  本文关键词:周代婚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周代 婚礼 社会文化


【摘要】: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又是人生的大事,对于婚姻问题的探讨,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但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学者们主要侧重于对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的研究,缺乏对婚礼仪式的深入分析。仪式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关于时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仪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并了解家族成员间角色的转化、认定,以及社会关系的调节、重整。本文通过分析周代婚礼的本来面目、仪式中的文化含义和社会功能,揭示周代婚姻习俗的发展状况及其婚姻文化、社会风尚。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对婚姻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回顾,指出前人研究的优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对“六礼”形成年代的问题进行考证,得出“六礼”在周代就已存在。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包含有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周代婚礼所包含的各项文化因素。第二章分析了周代婚礼中所包含的新旧婚姻习俗。周代婚礼仪式中既包含旧的婚姻遗俗——走访婚和姑舅表婚,,又包含周代特有的婚姻制度——“同姓不婚”制,两者共同存在于仪式中。第三章分析了周代婚礼所包含的信仰观念。在周代婚礼中,祖先崇拜观念和巫术观念相互融合,祖先崇拜观念占据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巫术尽管并未绝迹,但其历史地位已大大下降。第四章分析了周代婚礼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在不同情况下,交换具有不同的作用。在周代婚礼中,互惠交换有利于等级分化和人际关系的维持,经济交换则有助于社会关系的确立。在这一时期,交换的经济意味还很薄弱,主要表现的是其礼制上的意义。第五章分析了周代婚礼所表现的社会关系。这一时期的婚姻关系,尤其是贵族婚姻,其政治含义非常浓厚,主要服从于家族利益的需要。并且此时对男女关系也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以利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培养和巩固。第六章分析了周代婚礼与宗法制的关系。亲迎确立了嫡庶之别,有力维护了宗法制度,并使女子到男方家居住,这种从夫居的居住方式对男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中地位的确立有重大意义,它使妇女及其子女都在父权制家长支配下生活,妇女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同时,在仪式规格上,从纳币、亲
【关键词】:周代 婚礼 社会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24
【目录】:
  • 一、前言9-12
  • (一) 研究现状9-11
  • (二) 六礼形成年代11-12
  • 二、周代婚礼所反映的婚姻习俗12-17
  • (一) 旧的婚姻遗俗12-14
  • 1、走访婚12-13
  • 2、姑舅表婚13-14
  • (二) 周代婚姻制度14-17
  • 三、周代婚礼所反映的信仰观念17-24
  • (一) 祖先崇拜17-21
  • 1、婚前祭告祖先17-19
  • 2、三月庙见19-20
  • 3、祭告祖先的意义20-21
  • (二) 巫术观念21-24
  • 1、占卜22-23
  • 2、阴阳观念23-24
  • 四、周代婚礼所反映的经济关系24-32
  • (一) 互惠关系25-27
  • 1、施惠25-26
  • 2、礼尚往来26-27
  • (二) 交换关系27-32
  • 1、纳征仪式28-29
  • 2、纳征的实质29-32
  • 五、周代婚礼所反映的社会关系32-36
  • (一) 族际关系32-33
  • 1、通过联姻结异姓诸侯国32-33
  • 2、联姻以求援助33
  • 3、通过联姻达到夺权灭国的目的33
  • (二) 男女关系33-36
  • 1、男女有别34
  • 2、夫妇有亲34-35
  • 3、夫妇有别35-36
  • 六、周代婚礼对宗法制的维护36-43
  • (一) 亲迎与家族子嗣的确立37-40
  • 1、亲迎礼的发展情况37-38
  • 2、从夫居及其子嗣继承38-40
  • (二) 婚礼所反映的宗法成员之等级差异40-43
  • 1、纳币的等级差别40-41
  • 2、亲迎的等级差别41-42
  • 3、车马器具的等级性42-43
  • 七、周代婚礼的特征43-47
  • 八、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纪凤;春秋家国下的公子[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8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38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