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郎中令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29 17:04

  本文关键词:两汉郎中令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两汉 郎中令 职掌 演变 迁选 籍贯分布


【摘要】: 本文比较系统的考察了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第一部分介绍了两汉时期郎中令的职掌,职掌包括主要职掌和其它职掌。在理清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两汉时期郎中令的演变特点。第二部分以数据统计为主要写作方法,分析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的选任和迁任概况,并详细阐述了这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社会史的角度,以表格分析和数据统计为主要写作手法,考察两汉郎中令群体籍贯的分布概况以及分布特点。通过对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籍贯的分布研究得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籍贯具有分布不平衡且相对集中的特点。
【关键词】:两汉 郎中令 职掌 演变 迁选 籍贯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34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第1章 前言7-10
  • 第2章 两汉时期郎中令的职掌及其演变特点10-23
  • 2.1 两汉时期郎中令的主要职掌10-16
  • 2.1.1 宿卫警备10-13
  • 2.1.2 管理郎官13-15
  • 2.1.3 备顾问应对,,劝谏得失15
  • 2.1.4 郊祀掌三献15
  • 2.1.5 拜诸侯王公宣读策书15-16
  • 2.2 两汉时期郎中令的其它职掌16-20
  • 2.2.1 征讨屯戍16-17
  • 2.2.2 以使者身份策免或策封官吏17-19
  • 2.2.3 参与皇帝的丧葬活动19
  • 2.2.4 典校图书19
  • 2.2.5 荐举贤良方正19-20
  • 2.3 两汉时期郎中令的演变特点20-23
  • 2.3.1 郎中令与皇帝的关系由亲近而疏远20-21
  • 2.3.2 郎中令在礼仪方面的职掌逐渐加强21-23
  • 第3章 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的选任、迁任23-28
  • 3.1 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的选任23-25
  • 3.1.1 总体概述23
  • 3.1.2 选任特点以及原因分析23-25
  • 3.2 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的迁任25-28
  • 3.2.1 总体概述25-26
  • 3.2.2 迁任特点以及原因分析26-28
  • 第4章 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籍贯分布28-34
  • 4.1 两汉郎中令群体的籍贯分布概况28-29
  • 4.2 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的籍贯分布特点29-31
  • 4.2.1 各州部间郎中令籍贯分布不平衡29-30
  • 4.2.2 同一州内各郡国间郎中令籍贯分布不平衡30
  • 4.2.3 东汉时期光禄勋籍贯分布更加集中30-31
  • 4.3 两汉时期郎中令群体的籍贯分布原因31-34
  • 4.3.1 西汉的徙民政策31-32
  • 4.3.2 政治经济中心32
  • 4.3.3 政府的文化取向32
  • 4.3.4 东汉的帝乡32-34
  • 第5章 结语34-35
  • 附表一 西汉时期郎中令简表35-39
  • 附表二 东汉时期光禄勋简表39-44
  • 参考文献44-46
  • 中文摘要46-48
  • Abstract48-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今言;东汉中央直辖军的改革[J];安徽史学;1996年02期

2 刘丁豪;汉代官吏群体的儒学化及其对汉代社会的影响[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朱绍侯;略论秦汉中央三级保卫制[J];南都学坛;1989年04期

4 张云华;;汉代皇宫宿卫运作制度[J];南都学坛;2006年03期

5 ;汉代期门羽林考释[J];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6 袁礼华;汉举贤良与贤良对策述论[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7 史云贵;;外朝化与边缘化:中国古代光禄勋研究——以秦汉魏晋为主体[J];求索;2006年01期

8 谢彦明;;汉代禁省宿卫制度试探[J];人文杂志;2007年05期

9 张鹤泉;东汉持节问题探讨[J];史学月刊;2003年02期

10 汤其领;西汉三公制探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943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43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f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