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早期都城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0:24
本文关键词:夏代早期都城变迁研究
【摘要】:夏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新发现对夏代早期都城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证,并初步探讨了导致夏都变迁的原因。 本文认为,夏族起源于豫西嵩山周围,夏王朝始自夏启而非大禹。阳城是夏族最早设立的政治中心,登封王城岗遗址即禹都阳城之所在。阳翟是大禹受封为夏伯后的新建之都,禹州瓦店遗址与禹都阳翟有关。平阳(晋阳)是尧舜旧都,大禹设都于平阳(晋阳)和安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晋南地区。 “夏邑”是夏代都邑的统称,并不专指阳翟,举凡夏都皆可称为“夏邑”。“启都夏邑即阳翟”的观点不确,夏启所居“黄台之丘”也可以称为“夏邑”,新密新砦遗址与“黄台之丘”的地望相合,是夏启之都。 太康时期,夏王朝的都城从颍汝河流域迁到了伊洛河流域的偃师二里头一带。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阶段均具备都邑性质,是夏代中后期的王都斟鄂,其作为王都始自太康终于夏桀,中间不曾废弃。 夏都的变迁与自然环境及夏初的政治军事形势有关。夏初气候异常,洪水频发,夏都所在的颍汝河流域人口迅速膨胀,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迁都自然条件优越的伊洛河流域乃势所必然。夏初紧张的夷夏关系是导致夏都发生变迁的又一重要原因。颍汝河流域向东开口的“簸箕”状地形使夏王朝东部处于无险可守的状态,极不利于对东夷的防御作战。与颍汝河流域相比,伊洛河流域有极佳的军事防御条件,少康以后,夏王朝在都城及其周边地区构筑起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伊洛河流域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夏王朝从此步入鼎盛时期。
【关键词】:夏都 变迁 颍汝河流域 伊洛河流域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9
- 第一节 相关问题的阐释9-11
- 一、关于夏代早期都城9-10
- 二、关于夏文化10
- 三、关于碳十四测年10-11
- 第二节 夏代早期都城的研究概况11-16
- 一、关于夏都的综论11-13
- 二、关于禹都的专论13-15
- 三、关于启都的专论15
- 四、关于太康之都15-16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6-19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17
- 二、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大禹、夏启之都位于颍汝河流域19-53
- 第一节 有关大禹、夏启之都地望的文献记载集中于颍汝河流域19-24
- 一、有关大禹之都地望的文献记载19-20
- 二、大禹诸都的性质蠡测20-22
- 三、有关夏启之都地望的文献记载22-23
- 四、启都夏邑辨正23-24
- 第二节 相当于大禹、夏启时期的都邑遗址多发现于颍汝河流域24-53
- 一、颍汝河流域龙山时代晚期的聚落群24-28
- 二、登封王城岗遗址28-38
- 三、禹州瓦店遗址38-44
- 四、新密新砦遗址44-53
- 第三章 太康之都位于伊洛河流域53-66
- 第一节 文献记载太康之都位于伊洛河流域53-55
- 一、斟,
本文编号:947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4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