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存留制度与地方社会——以湖北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1 17:21

  本文关键词:清代存留制度与地方社会——以湖北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清代 存留制度 地方财政 湖北


【摘要】:起运与存留制度是清代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具体制度。本文第一部分就论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清代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财政体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上,中央财政处于独占性的地位,国家赋税收入以满足中央财政支山为首务,因此,作为中央和地方对财政收入的分割,起运与存留的分配比例形成起运比例较高、而存留比例偏低的局面。清代前期,尤其清初顺、康时,朝廷经常裁减地方存留充起运,以弥补中央财政紧张,清代中期以后,大规模裁减存留的情况虽然不再,但纷争之后确定下来的存留比例一直很低。 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以湖北省为例,考察了省、府、州县三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一方面,州县必须承担上两级政府的一定的财政负担。相应的,州县政府也可以要求上级政府尤其省政府的财政援助;另一方面,省、府上级经常凭借政治权力侵夺州县财政,而为避免财政被侵夺,州县政府采取了利.种对抗手段。 第三部分对地方财政进行结构性分析,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地方存留数额、地方财政管理以及地方财政开支。在湖北省,地方财政存在诸多问题:地方存留比例比较低,存留数额少;地方财政管理不善;在存留缺乏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开支的分配又不尽合理。 第四部分分析了这种存留制度对地方社会长远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地方吏治腐败,官吏为弥补公私两用,贪污贿赂公行;其次是地方政府职能趋于萎缩,因为财政拮据,,政府在治理和发展地方上无所作为;再次是地方公共服务事业因为极度缺乏资金而无法开展,这些因素最终不利于地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改善。
【关键词】:清代 存留制度 地方财政 湖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9
【目录】:
  • 内容提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 选题原因7-8
  • (二) 研究视角和写作方法:社会史视角的地方财政研究8-9
  • (三) 研究前史9-11
  • (四) 基本概念:起运与存留制度11-13
  • 一、起运与存留: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13-26
  • (一) 清代前期起运、存留比例的变化与调整13-23
  • (二) 清代前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23-26
  • 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26-34
  • (一) 清代前期湖北地方财政机构26-28
  • (二) 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28-34
  • 三、地方存留制度:地方财政的结构性分析34-47
  • (一) 对存留额的考察34-39
  • (二) 地方财政管理39-43
  • (三) 地方存留的财政支出43-47
  • 四、存留与湖北地方社会47-66
  • (一) 存留与湖北吏治的腐败47-51
  • (二) 存留与湖北地方政府职能的发挥51-54
  • (三) 存留与湖北地方公益事业54-66
  • 结语66-69
  • 附录A:乾隆年间各省起运、存留比例表69-70
  • 附录B:主要参考书目7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于进一步整理城市地方财政的决定[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51年04期

2 刁钺;;如何管理乡村经费[J];山东政报;1950年12期

3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理村财政问题的指示[J];山西政报;1950年09期

4 ;山西省人民政府为贯彻执行一九五二年乡(村)镇地方财政预算及编制标准的几项补充通知[J];山西政报;1952年11期

5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进一步整理城市地方财政的决定[J];山东政报;1951年04期

6 ;关于进一步整理城市地方财政的决定[J];湖南政报;1951年04期

7 永刚;;醉河套[J];百姓;2007年11期

8 ;山西省地方财政暂行供给标准(草案)[J];山西政报;1951年02期

9 郭冬梅;;伪满洲国的县级地方财政[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10 张荣强;;梁陈之际的“禄米”制度[J];中国农史;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刘希有;;国税工作与地方财政息息相关[A];改革与探索——吉林省税务科研优秀论文集[C];2001年

3 王振忠;;晚清民国时期的徽州宗族与地方社会——黟县碧山何氏之《族事汇要》研究[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谷成;;财产课税与地方财政——一个以税收归宿为视角的解释[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5 赵利栋;;新政、教育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以1904年无锡毁学案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陈文胜;周湘智;;地方财政农业与农村扶贫支出分析[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7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8 郑炳U

本文编号:954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54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d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