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户籍制度简论
发布时间:2017-10-01 22:03
本文关键词:周代户籍制度简论
【摘要】: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完善的户籍制度,其主要依据是《周礼》。事实上《周礼》的形成年代是在战国。用战国时期的文献典籍作为判断西周历史事实的根据,其观点是不可信的。本文结合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和传世文献资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并阐述了户籍制度的酝酿及形成过程,并初步总结了户籍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探讨了变化的原因。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一、户籍制度的酝酿时期:商代的人已掌握了初步的统计人口的办法。西周时家族是基本的政治经济单位,统治阶级通过“审之以事”来掌握人口。春秋时出现了户籍制度的萌芽——书社组织,对书社的性质、功能及作为户籍制度萌芽形态的表现,本文也作了论证。 二、提出户籍制度正式形成于战国的看法,对户籍制度的内容、特点、管理、作用、成因及对后世的影响,分别作了探讨。本部分包含六个方面: 第一、谈户籍制度的内容:包括名字、籍贯、身份、年龄与身高、身体健康状况和婚姻状况、财产、户籍的变动及个人向国家完税服役的情况。 第二、谈户籍制度的特点:与什伍制度相结合;具有等级性:是考核官吏的依据之一。 第三、谈户籍制度的管理:户籍统计的最基本单位是“户”,,乡、里是户籍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户籍的管理往往与法律紧密结合,大约每年编造一次。 第四、谈户籍制度的作用: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掌握人口具体数字的依据;户籍制度是政府进行授田的依据;户籍制度国家征收赋税的依据,能够起到巩固政权、稳定统治的作用;户籍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征调军士以服务于战争的需要;户籍制度的确立,能够促进人口的流动和家族的进一步解体;户籍制度还具有对基层社会的治安作用。 第五、分析户籍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的原因:战国时期个体劳动的普遍,为户籍制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战国时期地域关系普遍存在,真正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条件成熟了;战国时期领土国家的形成,是户籍制度确立的前提。 第六、谈户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内容决定了后世户籍登记的基本内容;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等级性决定了以后历代户籍制度都带有严格的等级性;户籍制度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户籍制度对人口的严格控制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人口 户籍 家族 血缘 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24
【目录】:
- 一、引言8-9
- 二、户籍制度的酝酿时期—商、西周、春秋9-17
- (一) 商代的“登人”是以族为单位的9
- (二) 西周时不存在户籍制度9-13
- (三) 春秋时出现户籍制度的萌芽—书社13-17
- 三、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确立17-39
- (一) 户籍制度的内容17-21
- 1 名字18
- 2 籍贯18
- 3 身份18-19
- 4 年龄与身高19
- 5 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19-20
- 6 财产20
- 7 户籍的变动20
- 8 个人向国家完税服役的情况20-21
- (二)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特点21-24
- 1 战国时期通过什伍组织加强了对户籍的控制21-22
- 2 战国时期的户籍制度具有等级性22-23
- 3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是考核官吏的依据之一23-24
- (三) 户籍的管理24-25
- (四)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作用25-32
- 1 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掌握人口的具体数字的依据25-26
- 2 户籍制度是政府进行授田的依据26-27
- 3 户籍制度国家征收赋税的依据,能够起到巩固政权、稳定统治的作用27-29
- 4 户籍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征调军士以服务于战争的需要29-31
- 5 户籍制度的确立,能够促进人口的流动和家族的进一步解体31
- 6 户籍制度还具有对基层社会的治安作用31-32
- (五)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确立的原因32-36
- 1. 战国时期个体劳动的普遍,为户籍制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32-34
- 2. 战国时期地域关系普遍存在,真正按地区划分国民的条件也成熟了34-36
- 3. 战国时期领土国家的形成,是户籍制度确立的前提36
- (六) 战国户籍制度对后世的影响36-39
- 1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内容决定了后世户籍登记的基本内容36
- 2 战国时期户籍制度的等级性决定了以后历代户籍制度都带有严格的等级性36-37
- 3 户籍制度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37
- 4 户籍制度对人口的严格控制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37-39
- 结束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后记42-4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瑞山;中国传统社会治安思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端端;《商君书》法律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55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5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