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宋神宗暨王安石暮年境遇与心态

发布时间:2017-10-05 09:25

  本文关键词:王安石与宋神宗暨王安石暮年境遇与心态


  更多相关文章: 王安石 宋神宗 熙宁新政 异论相搅 交游 文人心态


【摘要】:由于政治思想接近,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非常密切,名为君臣,情同师友。1神宗皇帝的全力支持,是王安石顺利推行新政的保障。随着革新事业的深入,守旧势力的强大压力、赵宋王朝“异论相搅”的家法、君权与相权的冲突,以及在一些重大政策认识上的分歧等,在不同程度上疏离甚至腐蚀了神宗与王安石之间的密切关系,致使王安石在政治上难有作为。个性刚硬,“出处以道”的王安石在熙宁九年彻底离开政坛,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退隐钟山的生活。退居钟山以后,与神宗既近又远的关系,使王安石对新政前途怀有隐忧,但他无心也无力返回朝政。这是影响王安石晚年心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安石长子王雾才华横溢,在学术和政治上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他的英年早逝,给王安石以沉重打击。次子王旁在政治与学术上均无建树,又罹忠心疾,致使幼子夭折,家庭破碎。两个儿子都没有留下子嗣。王安石的两个女儿都有文采,她们远嫁他乡,在王安石退居钟山的十年中,未能侍奉左右。膝下寂寞的王安石备感晚景凄凉。这是影响他晚年心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退居金陵以后,王安石抛开政治成见,结交各色文人,抛开文学成见,用曾经不屑一顾的文学形式——词,来抒写曾经不屑一顾的文学内容——爱情,表露了他摆脱政治羁绊后,极欲追求心灵自由,回归普通文人心态的内心现实。
【关键词】:王安石 宋神宗 熙宁新政 异论相搅 交游 文人心态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206.2;K244
【目录】:
  • 导言6-10
  • 第一章 君臣之间10-33
  • 第一节 熙宁年间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10-23
  • 第二节 元丰年间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23-28
  • 一 神宗对王安石眷顾未绝23-27
  • 二 元丰年间神宗在政治上对王安石的疏远27-28
  • 第三节 王安石的君臣思想简论28-33
  • 一 以“道”制君28-30
  • 二 得志于君,,变时而之道30-31
  • 三 出处以道31-33
  • 第二章 半山园内外33-51
  • 第一节 退居林泉33-37
  • 一 寂寞失望,绝意仕途33-36
  • 二 筑园卜居,出入乘驴36-37
  • 第二节 膝下凄凉37-51
  • 一 长子王栺之丧38-44
  • 二 次子王旁及诸女44-51
  • 第三章 钟山道上51-67
  • 第一节 与苏轼的交往51-57
  • 第二节 与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交往57-63
  • 第三节 回归一种平常心:创作旨趣的转变63-67
  • 参考书目67-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岸茂;王安石变法中的先后缓急[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2期

2 张孟麟;名句赏析(四则)[J];阅读与写作;1995年06期

3 李之勤;最早诬蔑王安石弃地的不是邵伯温而是苏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邓广铭;;王安石统一中国的战略设想及其个人行藏[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2期

5 乐文华,陈小琼,戴文君;论宋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J];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6 任树民;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几个问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7 李国文;;文人的较量[J];文学自由谈;2007年06期

8 刘书龙;;同题异旨的“酒色财气”诗[J];山西老年;2006年06期

9 程培杰;;王安石教育心理思想浅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翁礼华;并非以文名行世——北宋王安石及其“熙宁新政”[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民;;王安石与我国古代的民族学校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杨柱才;;王安石《老子注》初探[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3 谭佛佑;;王安石德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李华瑞;;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万斌生;;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6 廖美玉;;东京与两川——王安石、黄庭坚学杜的两种视角[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王岸茂;;王安石变法中的先后缓急[A];河北省史学会通讯(1984第1期)[C];1984年

8 陈德春;;试论苏轼词的养生内涵[A];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黄纯艳;;于阗与北宋的关系[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顾文;;文物征集简讯〈二〉[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贲思;王安石的“新政”和“新学”(上)[N];学习时报;2002年

2 潮白;弹谈“春节”改为“元旦”[N];南方日报;2009年

3 邢贲思;王安石的“新政”和“新学”(下)[N];学习时报;2002年

4 易中天;变法为什么事与愿违[N];学习时报;2006年

5 黄团元;说“避嫌”[N];人民日报;2006年

6 莫名;苏轼王安石税改之争[N];财会信报;2008年

7 国风;宋代的保甲与乡约及王安石与保甲法[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8 李存山;关于列宁评价王安石的一个误引[N];光明日报;2004年

9 王树新;荆公故里话上池[N];抚州日报;2006年

10 苏文;结婚为何贴“喜喜”[N];湖北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煜;王安石与佛教[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倩描;王安石《易》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杨恒平;宋代桐木韩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刘文波;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朝阳;北宋熙丰时期的两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淑萍;两宋孟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汤江浩;北宋临川王氏家族及文学考论:以王安石为中心[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方笑一;北宋新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庄国瑞;北宋熙丰诗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王安石的变法教育及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智勇;王安石与宋神宗暨王安石暮年境遇与心态[D];南昌大学;2005年

3 崔英超;宋神宗与熙丰变法[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赵贺民;王安石人性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新红;王安石交游考辨[D];郑州大学;2004年

6 郭志安;陈t匮芯縖D];河北大学;2004年

7 李波;王安石及其门人庄子学的儒学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成伟;王安石与禅[D];暨南大学;2003年

9 赵鲲;论王安石的绝句[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军;北宋河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76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76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