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职务经济犯罪溯源
发布时间:2017-10-06 01:35
本文关键词:唐代职务经济犯罪溯源
【摘要】: 职务经济犯罪在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危害性也最大。本文力图探寻其产生的根源,解析儒家礼义的消极影响。同时,充分运用出土的秦、汉律令,对唐律相关规定中已较为完善的罪名、罪状、刑罚加以溯源。 本文共分五大部分。 绪论部分:综述关于本专题的研究概况,并在犯罪根源,儒家礼义的影响和各代罪名、律文沿革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第一章:追溯古代惩治官吏职务经济犯罪的思想渊源。在人的自然性和社会阶级性的相互作用下,这种犯罪现象产生并日趋严重,夏、商、周都有惩贪思想的论述。不过,古代的“贪污”并不是一种正式的罪名。 第二章:本着“深求其源而精思其理”的精神,考察唐代职务经济犯罪的演变,梳理出由原始社会到隋唐时期罪名、罪状、刑罚的发展脉络,探究其演变之因缘。 第三章:研究盗罪演变的途径。古代的职务经济犯罪由一种简单的盗罪演变为三种基本的类罪,再到种类繁多的罪名,是运用扩张性的解释,通过比附法理和判例,将各种单行律、令、科并入正律而实现的。 第四章:分析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中国尤其注重宗法伦理关系,重视关系,轻视权利,,甚而为此结党营私,助长了贪污贿赂现象的肆虐。
【关键词】:唐代 职务经济犯罪 请托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2
【目录】:
- 独创性声明5-6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8
- 绪论8-11
- 第一章 古代惩贪思想溯源11-18
- 第一节 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11-12
- 第二节 贪赂现象的出现与惩贪思想的发展12-18
- 一. 贪赂现象的出现12-13
- 二. 惩贪思想的发展13-16
- 三. “贪污”在古代不是正式的罪名16-18
- 第二章 三代到隋唐时期职务经济犯罪的演变18-49
- 第一节 监守自盗类犯罪22-32
- 一. 监守自盗22-26
- 二. 律比“监守自盗”的犯罪26-32
- 第二节 受所监临 受财枉法32-49
- 一. 受所监临类犯罪34-42
- (一) 受所监临34-37
- (二) 变相受所监临37-40
- (三) 乞取、强乞取所监临40-41
- (四) 监临之官家人有犯41-42
- 二. 请求及受赇枉法42-49
- (一) 请求43-45
- (二) 受赇枉法45-49
- 第三章 盗罪演变的途径49-52
- 第一节 演绎:由成文法到司法判例49-50
- 第二节 归纳:由司法判例到成文法50-52
- 第四章 人情关系与结党营私52-56
- 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消极影响52-54
- 第二节 由请托关系到朋党54-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洪学伙;唐代打击官吏经商谋利的法律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黄明儒;浅析《唐律》中赃罪的处罚原则[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3 潘世钦;《唐律》惩贪治吏思想浅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4 刘毅然;唐代惩治受贿罪研究[J];晋阳学刊;1998年03期
5 黄启昌;论中国古代的职务经济犯罪及历代对其危害的认识[J];求索;2001年02期
6 彭炳金;唐代官吏赃罪述论[J];史学月刊;2002年10期
本文编号:979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7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