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慈善家彭绍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1:04
本文关键词:清代慈善家彭绍升研究
【摘要】: 彭绍升(1740-1796)是生活在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的著名佛教居士,但少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慈善家。他不但创建了综合性慈善组织近取堂,长期举行施棺、恤嫠、惜字、放生等多种慈善活动,还仿照北宋范仲淹义庄之制,设立彭氏润族田,救助贫困的彭氏族人。这不但促进了当时苏州地方慈善事业的兴盛,也使他自己成为明清江南地区慈善家谱系中重要的一环。 在对彭绍升的思想和活动进行深入考察后,我们发现,彭绍升之所以数十年如一日的从事慈善活动,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明末以来,随着官方倡导和地方士绅的积极响应,江南地区慈善事业发展迅猛,至清代乾隆年间达到一个高峰,先后涌现出袁黄、高攀龙、周梦颜等诸多颇有影响的慈善家,彭绍升受到这种浓郁的慈善氛围的深刻影响。其次,彭氏家族累世行善的传统也对彭绍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彭绍升的祖父彭定求、父亲彭启丰均是乐善之辈,受父辈影响,彭绍升自少便热衷善举。再次,彭绍升个人兼采儒、佛、道三家的特殊素养,也是敦促他积极向善的重要动因之一。 彭绍升的慈善活动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行善、布善的形象首先对彭氏家族成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受其影响而力行善举的彭氏子弟不在少数。依靠乐善好施的的家族传统,彭氏族人不但赢得地方社会的认同和清政府的表彰,还使得彭氏成为他人的榜样。道光年间以后,日渐兴起的苏州潘氏便以彭氏为榜样,勉力向善,并最终成功取代彭氏,担负起主导苏州地方善举的重任。而彭绍升首创的恤嫠会这样一个专门救助寡妇的慈善机构,也被后人纷纷仿效,相继在江浙地区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
【关键词】:彭绍升 慈善事业 江南 清代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2
- (一) 研究缘起6
- (二) 学术史回顾6-10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0
- (四) 资料来源10-11
- (五)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11-12
- 一、彭绍升的慈善活动12-24
- (一) 面向地方社会的慈善活动13-21
- 1、惜字会13-14
- 2、放生会14-16
- 3、施棺会16
- 4、恤嫠会16-21
- (二) 面向宗族的慈善活动21-24
- 二、彭绍升从事慈善活动的原因24-37
- (一) 江南地区良好的慈善风气24-29
- 1、清代前期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发展24-26
- 2、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慈善家的涌现26-29
- (二) 家族行善的优良传统29-33
- (三) 特定的个人素养33-37
- 三、彭绍升慈善活动的影响37-52
- (一) 对彭氏家族的影响37-44
- (二) 对苏州地方社会的示范作用——以彭氏对潘氏的影响为例44-46
- (三) 对江南区域社会的影响——以恤嫠会为例46-52
- 结语52-53
- 附录53-54
- 参考文献54-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60-61
- 后记61-62
- 详细摘要62-6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甄杰;晚清苏州商人慈善精神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王欢;明末乡绅与地方慈善事业[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璐;施善与神明[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86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8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