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
发布时间:2017-10-07 01:23
本文关键词: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岷江上游 松潘藏区 卫所制度 招抚向化
【摘要】: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明朝稳定边防、控御西番之地,而受到有明一代帝王的重视。岷江上游重镇松潘地处险要、民族成分复杂,军事地位极其重要。明廷在对外战略防御的背景下,加强对以松潘为中心的岷江上游藏区的控制,自洪武年间即在此广置卫所,或兴师征讨,或宿兵防备,调集众兵增强守卫。由于岷江上游藏区自然条件差,加之历史上多民族共处格局的形成,以松潘为中心的藏区呈现出时叛时服、民族纠纷等诸多问题,但终明一代,明廷尽力克服守军供给不足等困难,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守卫,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逐渐完成对岷江上游一带的行政建置与军事控制后,明中央着手加强对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明中央以武力为后盾,“招抚向化”为中心的政策在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尤其是在松潘地区得以充分体现。推行土司制,抚谕少数民族;采取经济措施,贡赏与互市;发展当地文化教育事业;修建交通设施等等。随着卫所制度的完善,明中央对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不仅维护了明朝在当地的封建统治,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藏区经济发展和藏汉经济文化交流。 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是富有成效和可资借鉴的,它为明代川西北藏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对后世对该地区的治理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以松潘藏区为中心探讨明中央对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对了解松潘藏区在明廷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于明廷的战略意义;全面分析明朝的治藏政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明代 岷江上游 松潘藏区 卫所制度 招抚向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8
【目录】:
- 前言6-9
- 第一章 明代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概况9-13
- 第一节 岷江上游藏区概况9-11
- 一、岷江上游藏区的区域概念9-10
- 二、地理特点及民族分布10-11
- 第二节 松潘地区概况11-13
- 一、松潘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11-12
- 二、松潘地区的行政沿革12
- 三、松潘地区的民族分布12-13
- 第二章 明朝在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军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3-18
- 第一节 元末明初的政治形势及明朝对岷江上游藏区的政策13-14
- 一、元末明初的政治形势13-14
- 二、明中央对岷江上游藏区的政策14
- 第二节 政治机构和军事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4-18
- 一、卫所制度15-16
- 二、僧纲制度16-18
- 第三章 明中央对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18-42
- 第一节 明朝的松潘卫18-23
- 一、松潘设卫的原因18
- 二、加强松潘周边的军卫18-19
- 三、守备松潘存在诸多困难19-21
- 四、明朝高度重视松潘卫21-23
- 第二节 明中央对以松潘为中心的岷江上游藏区:以武力为后盾的“招抚向化”23-39
- 一、推行土司制度24-26
- 二、恩威兼施、招抚为主26-27
- 三、选派廉吏、因俗而治27-32
- 四、茶马互市、汉藏交流32-35
- 五、加强文教、卫生35-37
- 六、整治交通37-39
- 第三节 评价明中央对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39-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50
- 附录A 明代松潘大事年表50-52
- 附录B 古今地名对照表52-53
- 附录C 明代川藏地区地图53-54
-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54-55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55-56
- 后记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航;明代内地藏传佛教民间流布考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艳秋;《徐霞客游记》经济史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陈晨;明代松潘卫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煌罡;传承与变革—明代四川少数民族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6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8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