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契丹人四时捺钵

发布时间:2017-10-08 03:05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与契丹人四时捺钵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环境 契丹人 四时捺钵 春捺钵 海东青 中京 上京


【摘要】:契丹人的四时捺钵活动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契丹四时捺钵制度产生的根源,捺钵地的选择及捺钵时的活动无不体现着其资源环境特征。捺钵习俗是契丹人对生存环境的顺应与调适,对契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被金、元、清等王朝承袭。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地理环境 契丹人 四时捺钵 春捺钵 海东青 中京 上京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11972)
【分类号】:K246.1
【正文快照】: 人类生活方式的选择离不开其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且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环境特征,其生存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态资源条件决定着人群的生计方式和习俗文化。契丹人的四时捺钵就是如此,它是以草原为生态背景的颇具民族特色和北方地域特色的游猎文明,是契丹人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守春;全新世中期以来西辽河流域动物地理与环境变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2 孙冬虎;辽金时期环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管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廉允;夏季亭;;济南传统园林的地域特色及其现代价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2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吴晓萍;宋代“私觌”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吴晓萍;宋代外交使节的选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范恩实;;勿吉兴亡史探微[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6 程磊;;宋代士人山水游宦与精神家园的内在建构[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7 彭善国;;辽墓鹰猎题材壁画及相关文物初识[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8 樊宝敏,董源;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张永民,赵士洞,张克斌;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模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汪国林;;试论欧阳修的颍州情结与颍州书写[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柏忠;;科尔沁沙地历史变迁及其原因的初步研究[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2 孙凤华;吴志坚;李丽光;;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张国庆;;耶律倍[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9——辽海讲坛·第九辑(历史名人传)[C];2012年

4 刘小萌;;海内外满汉关系史研究概述[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6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晓红;宋代帖子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契丹西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启慧;试论辽代契丹贵族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司建平;南宋古文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凤阁;宋代城市环境卫生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6 朱帆;苏轼节令诗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黄燕强;先秦文学的诗情与“人文一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健;北宋货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黄玲;宋代使金行记文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清虎;宋代笔记小说中的魅信仰[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介冬梅,吕金福;松嫩沙地末次冰期以来降水量和干燥度的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1995年04期

2 任国玉;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近3000年来植被演化与人类活动[J];地理科学;1999年01期

3 杨虎;刘国祥;;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雪江;张博程;;辽代四时捺钵体制及其影响试析[J];考试周刊;2014年45期

2 穆鸿利;关于契丹四时捺钵文化模式的思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3 王飞;;简述辽代的四时捺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爱民;;论辽朝“四时捺钵”的性质及其地位——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谈起[A];论草原文化(第八辑)[C];2011年



本文编号:991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91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