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路坝

发布时间:2018-07-02 12:48

  本文选题:沙坪坝 + 沈卫威 ; 参考:《读书》2014年05期


【摘要】:正《读书》今年一期沈卫威先生《话说缪凤林》一文中提到:"战后大后方的教育文化中心有‘三坝’之说: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和汉中鼓楼坝。华西坝因处于天府之国首邑成都,被誉为‘天堂’;中央大学所在的沙坪坝,被称为‘人间’;陕西汉中鼓楼坝因条件较差而被称为‘地狱’。"笔者以为,这里的"鼓楼坝"当是"古路坝"之误,因汉中古今并无"鼓楼坝"这一地名,而古路坝则确实有过大学在此办学。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流亡至西安的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一九三八年三月,山西
[Abstract]:Shen Weiwei said in his article on Miao Fenglin: "the education and culture center in the postwar rear area has the theory of 'three dams': Shapingba in Chongqing, Huaxi Dam in Chengdu and Gulou Dam in Hanzhong. Huaxi Dam is known as the 'Paradise' 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Chengdu, the first city of the world. Shapingba, where the Central University is located, is called 'the earth'. The Gulou Dam in H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is called 'Hell' because of its poor conditions.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Gulou dam" here is a mistake of "ancient road dam", because there is no place name of "drum tower dam" in Hanzhong, and the ancient road dam does have a university to run a school here. After the "July 7 incident" in 1937,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order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emporary Xi'an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institutions such as Peiping University, Peip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Peip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rch 1938, Shanxi
【分类号】:K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成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高校教育质量下滑原因[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谷雪艳;;鲜为人知的西北联合大学[J];文史精华;2007年03期

3 王豹;殷昭鲁;;国共两党在战后教育甄审下的政争评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周孜正;汪伪的留日学生教育[J];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03期

5 贺金林;;民国时期的国立华侨中学[J];八桂侨刊;2006年03期

6 冯成杰;;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李保安;国民党统治时期东北大学的学生运动[J];兰台世界;1999年04期

8 陈波;巩强;;颠沛流离 生生不息——抗战内迁绵阳的国立第六中学校纪实[J];四川档案;2010年05期

9 康艳华;;张作霖抵制日本控制的举措与东北近代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于波;张相文后的中国地学会——从经费状况看中国地学会四十余年风雨历程[J];中国科技史料;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书刚;;北平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爱国壮举[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2 朱学文;;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一页[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3 庄俊芳;;上海沦陷后上海文化人的文化活动[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金以林;;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大学教育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5 汲明臻;;一二八事变中日军对上海文化环境的破坏[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6 李荫春;;张学良将军在洛川给官兵的一次讲话[A];十七路军军史资料(2)[C];2008年

7 牟敏昌;梁平;;陪都重庆与抗日战争[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8 忒莫勒;;绥远蒙古文化促进会及其《醒蒙月刊》[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9 赵虹光;;浅析湖北战时省会——恩施的抗日斗争[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10 郝明工;;抗日战争与“中国双城“的小说书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春热血在抗日救亡岁月中燃烧[N];辽宁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韩玉晔 通讯员 王钢 实习生 张凡;抗战文艺如火如荼[N];长江日报;2005年

3 王敏;抗战中的新文化建设[N];学习时报;2005年

4 潘恩战;张学良纪念馆新馆开建旧馆改名[N];中华建筑报;2002年

5 苏小红;历史镌刻的群体雕像[N];中山日报;2007年

6 王谦 钟艺 陈劲;郑振铎与江南文献大抢救[N];中国档案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朱力南邋薛希惠 郑长辉;重温历史 着眼未来[N];福建日报;2007年

8 潘学英;进城干部忙写回忆录 纪念锦州解放六十年[N];锦州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陆志坚 本报记者 王鹏;可端:品行端正爱国高僧[N];扬州日报;2010年

10 杨克勇;张寒晖与歌曲《松花江上》[N];中国档案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凤杰;王永江与奉天省早期现代化研究(1916-1926)[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振岐;民国时期黑龙江高等教育述论[D];吉林大学;2013年

4 朱煜;江苏民众教育馆研究(1928-1937)[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丕来;抗战时期东北大学内迁三台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许兆萍;近代东北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研究:1906-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汲明臻;抗战初期上海文化人动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晓娜;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对抗战影响探究(1931—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范珍;中华民国运作刘长春参加奥运会过程的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傅,

本文编号:2090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90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