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中的分歧:马嘉理案交涉再研究
本文选题:马嘉理案 + 威妥玛 ; 参考:《史学集刊》2014年04期
【摘要】:19世纪中后期中英之间围绕马嘉理案的谈判充满波折。威妥玛与英国外交部及英印政府、威妥玛与赫德、英国与其他列强、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意见纷争与歧异,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案件的交涉进程与最终走向。通过对这些表象的分析,可以帮助观察当时中外交往中一些隐微的层面。
[Abstract]:The negotiations over the Magari case between China and Britain in the mid-19 th century were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The disput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Wade and the British Foreign Office and the British and Indian governments, Wade and Hurd, Britain and other powers, Li Hongzhang and the Prime Minister Yamen on some specific issues have affected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the final trend of the case to varying degre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appearances, we can help to observe some subtle aspect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ommunication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屈春海;倪晓一;;马嘉理被杀案件的审理[J];历史档案;2007年04期
2 朱昭华;;马嘉理案与中国西南陆路贸易通道[J];兰州学刊;2008年12期
3 郭大松;滇案议[J];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东,鲜于浩;中法战争缘起再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何新华,王小红;1840—1860年间清政府三种外交体系分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3 李峰;曾纪泽与中法战争时期的英国调停[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4 吴臣辉;;试论晚清民国时期侨商对腾冲现代化的影响[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李丽杰;;清末外务部的历史作用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6 崔海丹;;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李鸿章[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7 黄伟;;论马嘉理案与中英《烟台条约》[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8 李峰;论越南问题与中法战争的历史背景[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3期
9 周辉湘;李鸿章和张之洞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论略[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李芸;;曾国藩、曾纪泽父子日本观之比较研究[J];船山学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易惠莉;;近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为个案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2 谢本书;;抗战时期云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A];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第一、二届海峡两岸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建美;晚清政府主和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5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刘利民;中国近代领水主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戴银凤;莫理循的中国观(1897-1911)[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广军;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金红;胡约翰与福建安立甘会研究:1862-1915[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红英;李鸿章实业教育思想及其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冯诚诚;明清家训历史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童f 皓;试析中法战争之“乘胜即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杨阳;清末商约谈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森;甲午战争后英国在华外交政策的转变(1895-1905)[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珊珊;论赫德在晚清四大借款中的作用(1894-1898)[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兰兰;两江总督时期的曾国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东;李鸿章与中法战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贺(王争);“琉球事件”中的中国社会关于宗藩体制的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飞;同治八年中英新修条约与中英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伟;;论马嘉理案与中英《烟台条约》[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2期
2 王庆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对中西关系的几种看法——剑桥大学收藏的曾国藩致威妥玛书等三种文献并简释[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4期
3 赵润生,赵树好;威妥玛与1870-1880年中英教案初探[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4 孙春芝;英国公使威妥玛与天津教案[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郑起东;西方势力与清廷的改革(1861——1895)[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6 屈春海;倪晓一;;马嘉理被杀案件的审理[J];历史档案;2007年04期
7 睢萌萌;;英国议会文书中的威妥玛与清廷关于鸦片税厘的纷争[J];殷都学刊;2011年02期
8 董方奎;;《局外旁观论》新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赵润生,赵树好;英国与天津教案[J];人文杂志;1997年03期
10 金延铭;;中英《烟台条约》的动态审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志勇;;赫德与中英滇案交涉[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 沈吕宁;;沈葆桢与吴淞铁路[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夏良才;;中国近代化与海关的关系——论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邹小站;;国是、议论、风气与西学东渐——以洋务时期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有关马尾船政与中国电信史料[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雪珥;谁家的走狗[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岳谦厚邋刘润民 贾亚宾;吴淞铁路兴毁漫议[N];光明日报;2007年
3 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N];学习时报;2005年
4 孙闻浪;大清国第一任钦差是个美国人[N];中国档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方英;李鸿章与滇案交涉[D];安徽大学;2005年
2 杨巍;李鸿章与《烟台条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秀俊;1874年日本侵台期间英国的调停活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寻;冲突与调适[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0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9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