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文官任用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8 18:10
【摘要】:民国时期,文官任用制度是文官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任职机关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任职条件的规定,通过法定的程序和一定的手续任用文官担任某一职务。文官任用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用人秩序、提高文官素质、增强政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国时期,各届政权都曾引进或推行文官任用制度,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不仅结束了清末以来文官任用无序的状态,而且在中国首次确立文官任用制度。标志着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文官任用制度逐步过渡到以“考试”为中心的近代文官任用制度,初步建立起文官任用制度的法律规范。研究民国时期文官任用制度,探究其实施状况,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公务员任用制度建设大有裨益。 本文第一部分讲述了民国前期文官任用制度的形成背景。文官任用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民国各届政权推行文官任用制度,是沿承中国古代文官任用制度的合理因素,并吸收近代西方国家文官任用制度的内容所构成的。 本文第二部分阐述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任用制度。孙中山在考察西方国家文官任用制度和借鉴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基础上,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取其所长,摒其所短,提出了“非经考试不能任官”的思想,并颁布了《任官令》等草案。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短,文官任用制度的思想和法规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便胎死腹中,但是这些思想被后来的政权所吸收。 本文第三部分论述了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任用制度。北京政府时期不仅颁布了一系列文官任用的法规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文官任用制度,而且首次举办了文官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任用人才。北京政府时期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年代,中央权力更迭频繁,没有稳定和平的环境保障文官任用制度的实施,致使北京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设计和实践相脱节显得比较严重。此外,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也颁布了文官任用的法律法规。 本文第四部分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南京国民政府以孙中山思想继承人自命,按“五权宪法”构建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主持全国各级官吏的考铨工作。南京国民政府企图建立合理、公平、民主的文官任用制度体系,但由于制度未能完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使得南京国民政府文官任用制度大打折扣。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文官任用制度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官任用制度的发展,尤其影响了当今台湾地区的文官任用制度。 本文第五部分阐述了民国时期文官任用制度的评价。对于民国时期文官任用制度我们既要肯定其积极的作用,又要认清其消极的影响,从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另外,将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任用制度相比较,以此来窥视两个政权的异同。 本文论述了民国时期文官任用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其实践。目的在于总结其特点,指出其缺陷,分析其原因,阐释其意义,以期为我国现今公务员任用制度提供良好的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2 房列曙;;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3 姬丽萍;;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J];安徽史学;2007年04期

4 鲁卫东;;制度设计与实践的背离——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初探[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5 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近代化意义[J];创新;2007年04期

6 武乾;论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陈胜利;孙中山与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姚琦;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述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文艳君;浅谈戴季陶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建设[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3期

10 魏光奇;北洋政府时期的县知事任用制度[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戎向东;国民政府考试院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翠红;国民政府的首次文官高等考试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3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准;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79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279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