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际关系论
发布时间:2022-10-31 19:18
曾国藩在晚清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组建湘军,与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征战十几年,最后扼杀了太平天国。他首创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成为晚清洋务运动的先驱,并且使摇摇欲坠的清政府开创了所谓的“同治中兴”局面。在学术上,他师承程朱理学,标榜儒家道德文化传统,成为晚清后期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道德领袖与精神领袖。但曾国藩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之所以能够建立所谓的“立功、立德、立言”的功业,与他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曾国藩有一套丰富的驾御幕僚、将领的方法。其中,知人善任是曾国藩能够笼络大量人才的关键原因,同时他在驾御将领、招揽幕僚方面也都有自己的原则,因此正确处理和下属的关系使得曾国藩周围聚集了一大批经世之才。 其次,曾国藩善于协调与同僚的关系。一方面,他竭力团结湘系官员,并逐渐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人际关系网,另一方面,他十分注意处理好与非湘系官员的关系,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措施。 最后,曾国藩非常注意与最高统治者及朝廷权贵的关系。他时刻关注清廷的态度,随时调整与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且积极结交朝廷权贵,从...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前言
一、驾驭幕僚、将领的方法
(一) 知人善任
1、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2、“广收慎用”的储才原则
(二) 驾驭将领
1、崇尚忠诚
2、赏罚分明
(三) 网罗幕僚
1、多方延揽
2、培养教育
二、处理同僚关系的举措
(一) 竭力团结湘系官员
1、与胡林翼的关系
2、与左宗棠、沈葆桢的关系
(二) 对非湘系官员的不同措施
1、笼络利用能合作者
2、排斥打击有矛盾者
三、与朝廷之间的关系
四、对曾国藩人际关系的认识及评价
(一) 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再现
1、封建性的交往动机
2、宗派主义色彩严重
3、无法根除的内部矛盾
(二) 对后人的启示
1、正确对待与下属的关系
2、刚柔相济之术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期间科研论文和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葆桢与曾国藩关系略论[J]. 王芳,赵勇,黄吉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04)
[2]左宗棠曾国藩绝交始末[J]. 杨洪芳. 档案时空(史料版). 2004(07)
[3]浅谈曾国藩的用人之道[J]. 赵丕.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4]李昭庆与曾国藩——与贾熟村先生商榷几个问题[J]. 陆方,刘世华. 安徽史学. 2002(01)
[5]左宗棠 曾国藩 绝交始末[J]. 魏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1(12)
[6]祁隽藻与曾国藩[J]. 李锋杰. 沧桑. 2001(04)
[7]曾国藩与李鸿章关系的几点阐述[J]. 孙峻山. 安徽史学. 2000(04)
[8]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J]. 贾熟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04)
[9]曾国藩怎样与李昭寿相处[J]. 贾熟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01)
[10]对丁日昌与曾国藩关系的考察[J]. 贾熟村. 岭南文史. 1999(03)
本文编号:3699567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 要
Abstract
前言
一、驾驭幕僚、将领的方法
(一) 知人善任
1、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2、“广收慎用”的储才原则
(二) 驾驭将领
1、崇尚忠诚
2、赏罚分明
(三) 网罗幕僚
1、多方延揽
2、培养教育
二、处理同僚关系的举措
(一) 竭力团结湘系官员
1、与胡林翼的关系
2、与左宗棠、沈葆桢的关系
(二) 对非湘系官员的不同措施
1、笼络利用能合作者
2、排斥打击有矛盾者
三、与朝廷之间的关系
四、对曾国藩人际关系的认识及评价
(一) 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再现
1、封建性的交往动机
2、宗派主义色彩严重
3、无法根除的内部矛盾
(二) 对后人的启示
1、正确对待与下属的关系
2、刚柔相济之术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附:本人在读期间科研论文和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葆桢与曾国藩关系略论[J]. 王芳,赵勇,黄吉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4(04)
[2]左宗棠曾国藩绝交始末[J]. 杨洪芳. 档案时空(史料版). 2004(07)
[3]浅谈曾国藩的用人之道[J]. 赵丕.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4]李昭庆与曾国藩——与贾熟村先生商榷几个问题[J]. 陆方,刘世华. 安徽史学. 2002(01)
[5]左宗棠 曾国藩 绝交始末[J]. 魏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1(12)
[6]祁隽藻与曾国藩[J]. 李锋杰. 沧桑. 2001(04)
[7]曾国藩与李鸿章关系的几点阐述[J]. 孙峻山. 安徽史学. 2000(04)
[8]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J]. 贾熟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04)
[9]曾国藩怎样与李昭寿相处[J]. 贾熟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01)
[10]对丁日昌与曾国藩关系的考察[J]. 贾熟村. 岭南文史. 1999(03)
本文编号:36995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69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