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新疆县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现代新疆县制研究
【摘要】:一、选题依据: 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县制问题都受到历代中原政权的重视,作为边 疆地区的新疆于公元 327 年首次在高昌出现郡县乡里行政管理制度以来,经 历了州县制度,道、府(厅州)、县制度,行省制度下的县制,包括省、道、 府(厅州)县制;省、区、县、乡约制;省、专区、县、乡约(区村)多种 体制,尤其是进入近现代以来,行省制度的实行,县级行政体制得到了较为 普遍的实行。进入民国以后,县级行政体制迅速在全疆得以扩展,并最终成 为新疆地区的第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关于边疆地区的行政体制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本课题在把握这一 重点的同时,将着重突出对近现代新疆县级行政体制的研究,因为近现代新 疆地区县制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研究成果比较少,有关专题研究的论文也 为数不多,这是我选题的依据。 二、县制研究状况的简介: 1、下面我先大概介绍一下对全国县制研究的状况: 古代,唐朝的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的《郡 县论》;民国,民国法学会编的《国民政府县行政法》、谢恒先生的《县 政建设》、蒋萝鸿先生的《中国县制史纲》;当代瞿同祖先生的《清代 地方政府》、吴吉远先生的《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 2、 关于新疆县制相关问题的研究: 清朝的史料非常多,《清高宗实录》、乾隆朝档案、咸丰朝档案、《清 德宗实录》、光绪朝档案、《光绪朝东华录》等。 进入民国后,相关方面的史料有:《新疆图志》、《新疆建置志》、《新 疆沙湾县治之筹设》、《补过斋文牍》、金树仁统治时期的档案和省政府 公报、杨振民的《新疆县制之研究》、盛世才时期的档案及省政府公报、 沈楚的《新疆省奇台等十三县志略》、国民党时期的报刊及省政府公报 等; 新疆解放以后,《新疆文史资料》及《新疆文史资料精选》的编纂, 从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人们的活动、也对县制有所涉猎。《新疆通志? 民政志》在自治区政府的领导下编撰完成的全疆各县县志对我的帮助很 大,关于论文方面则有林恩显先生的《清代新疆的州县制度》,陈隆昊 先生的《清代新疆的镇迪道》,沈忱农先生的《新疆建省治县的经过》。 还有齐清顺先生的《清代新疆行政体制变革的重大胜利—纪念新疆建省 110 周年》;我的导师吴福环教授的《我国边疆治理制度近代化的重要 举措——论新疆建省》;赵云田先生的《中国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沿革史》, 其它的研究者或从人物与新疆建省,或从新疆地区政权县制的角度作了 论述. 1 WP=3 3、关于本文的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传统的历史学方法,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也夹杂了一 些图表,力图简明的说明问题。 4、文章的正文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古代新疆县制,主要从: ①县的起源; ②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管辖; ③县制在新疆的最早实行; ④县制在西域的进一步发展。 说明:第一部分主要旨在对历代新疆的县制做一简要介绍,突出了清朝至民 国的县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历朝政权县制的继承,显示了继承性。 第二部分为清代新疆县制,主要从: ①乾隆统一新疆后军府体制下的新疆县制; ②新疆建省前概况; ③行省制度确立的原因; ④行省制度建立前后县级机构的扩大和职能的变化; ⑤清末新政下的新疆县制。 说明: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尤其是军府制度的施行,标志着清朝统一新疆。 在吸收历代统治者对新疆统治的基础之上,实行了与中央政权一致的多元多 轨制度,①从而使新疆的一切机构不能自行决定重要政务,大权完全掌握在 皇帝的手中,其特点是继承之中有发展,,并以稳定性为原则,军事上的考虑 占绝对主导地位;自进入近代以来,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受到内外的冲击,尤 其是阿古柏在新疆的统治,使得清朝在南疆的伯克制和北疆的县制统治受到 了极大的破坏,左宗棠再次收复新疆以后,行省制在新疆得以实行,作为行 省制基础的县级行政体制在新疆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施行。行省之下县制的施 行,使得新疆与当时的内地在政治制度上走上了一体化的道路,新疆开始走 上军政并举的道路。其特点是由多元多轨制度向一体化方向转化。 第三部分则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①杨增信统治时期的新疆县制状况; ②金树仁时期的县制状况; ③盛世才时期的县制状况; ④国民党统治下的新疆县制状况。 每一小部分从当时建置概况,组织机构,组织机构职权,施政概略四个方面 来予以阐释。 说明:进入民国以来,县级行政体制在保持了清代县制优点的基础上,开始 ① 张德泽著:《清代国家机关考略》,叙例 ,第 2 页 ,学苑出版社 ,2001 年 7 月北京 第 1 版。 2 WP=4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色彩,如县参议会的成立等,尽管其可能只是形式上的民 主,但总归是新疆行政管理立法的第一步,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 期以来,10 大行政区 73 县 7 个设治局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奠定了现代新疆 行政区划的基本格局。区村制代替乡约制,实现了基层组织的近代化,县级 行政体制的行政监督和行政决策有所加强。该部分主要说明了新疆县级行政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9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国芳;苏联与新疆三区革命的兴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杜凡一;彭涛;;“双泛主义”与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活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孔毅;;论桓范《世要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张连伟;;论《管子》的礼与法[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5 田庆锋;新疆地区的中苏关系与新疆的近代化(1917-1949)[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祁美琴;民国时期的新疆学校教育概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7 吴永生;公共政策内容的合法性探析[J];求实;2004年09期
8 陈尤文;中国行政文化流变及其特征[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翁有为;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探析[J];史学月刊;1997年06期
10 翁有为;南京政府行政督察专员制度的法制考察[J];史学月刊;2004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阚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迁移与区域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翁有为;从专员区公署制到地区行署制的法制考察[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6 娜拉;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秋香;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贤利;民国前期的文官制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学泽;论唐代法律对官吏的监督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高亚雄;新疆民族问题现状与发展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罗先文;秦和西汉皇位继承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彦昌;春秋国际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李刚;中国与俄、苏跨国民族哈萨克族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8 李芳;清代新疆汉民族的社会风俗初探[D];新疆大学;2004年
9 蒋立永;张治中与新疆和谈[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郭景未;明代六科给事中制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1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119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