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各文身民族
发布时间:2017-04-26 15:04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上的各文身民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各地区文身民族的文身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各文身民族文身的起源、文身的历史、文身的功能等情况,从中得出各地区文身习俗的变迁、特点、消失的原因与保留的原因。 在本文前三章中,笔者分别介绍了我国东部、北部、西部、南部地区历史上的文身民族,首先对各地区的考古学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地区的文化、风俗习惯的特征之一就是文身,接下来再对先秦到清代各个时期的汉文古籍中有关于各文身民族的文身史料进行了梳理,找到各地区的文身民族再进行整理分别给予介绍,从这些汉文文献的记载中,再分析与探讨,对每一个文身民族的文身情况有了颇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在本文的第四章中,笔者对汉族文身历史进行了介绍,首先也是对考古学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汉族先民在很早一个时期也是有文身习俗存在的结论,,接下来再对汉族文身习俗的终止情况进行了分析,随后论述了历朝历代中汉族中遗存的文身现象。 在本文的第五章中,首先笔者根据前四章的内容,对各地区文身习俗的变迁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归纳,找到了各地区文身习俗变迁情况的基本线索及该地区文身民族普遍共存的有关于文身习俗的特点,并对这些特点进行了举例与分析,最后通过两个小节对文身习俗消失与保留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 文身民族 地区 变迁 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一 当前中国古代各民族文身史的研究状况8-9
- 二 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各文身民族的目的和意义9-10
- 第一章 东部和北部地区历史上的文身民族10-16
- 一 东夷10-11
- 二 匈奴11-12
- 三 突厥12-13
- 四 回纥与黠戛斯13-14
- 五 其他民族14-16
- 第二章 西部地区历史上的文身民族16-36
- 一 氐和羌16-17
- 二 景颇族17
- 三 基诺族17-18
- 四 彝族18-20
- 五 百濮20-21
- 六 布朗族21-22
- 七 独龙族22-26
- 八 傣族26-30
- 九 其他民族30-36
- 第三章 南部地区历史上的文身民族36-50
- 一 百越36-40
- 二 壮族40-41
- 三 黎族41-44
- 四 高山族44-48
- 五 其他民族48-50
- 第四章 汉族文身的历史50-58
- 一 汉族先民文身的起源50-52
- 二 文身习俗的终止52-53
- 三 汉族文身的现象53-58
- 第五章 中国各民族文身习俗述评58-74
- 一 文身习俗的变迁58-61
- 二 文身习俗的特点61-64
- 三 文身习俗消失的原因64-66
- 四 文身习俗保留的原因66-74
- 结语74-76
- 参考文献76-80
- 一 著作类76-77
- 二 论文类77-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82
- 致谢82-83
- 附件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晓黎;浙江绍兴发现春秋时代青铜鸠杖[J];东南文化;1990年04期
2 陈华文;试论文身图式——黎族和高山族文身图式及延伸研究[J];东南文化;1996年04期
3 翁银陶;从原始文化看华夏先民的审美追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杨序;;《酉阳杂俎》中的“黥”文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刘军;;试论傣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6 汤夺先;;从《酉阳杂俎·黥》看唐代的文身风俗[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李梦游;独龙族妇女的纹面[J];华夏文化;2001年03期
8 张萍;唐代的文身风气[J];晋阳学刊;1990年03期
9 刘敦愿;;再论半坡人面形彩陶花纹[J];考古通讯;1957年05期
10 王文光;;百越系同源民族的文身习俗浅论[J];昆明师专学报;199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历史上的各文身民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2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