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西南彝族地区荞麦的种植与利用研究——以彝文史籍《西南彝志》及相关文献为对象
发布时间:2021-08-01 08:20
荞麦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当下美好生活追求的热点,但是通过发掘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献来研究荞麦种植和利用的成果则十分稀少。珍本彝文史籍《西南彝志》主体完成于明代,全书完成于清代初年。它和一些其他的清代彝文文献,记载了西南地区明清时期的荞麦种植情况,包括荞麦种子的发现、选育、种植及其多方面的利用,其中还有独特的彝族传统荞麦文化。对彝族古文献有关荞麦记载进行研究,可以补汉语工具书之缺漏,特别是在新时代对农业景观与宁静生态的打造,文化转述与深度旅游的推进,非遗传承与体验经济的开发,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2019,(0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明清彝文古籍中所记载的荞麦
(一) 关于粮食与荞麦的发现
(二) 荞麦有哪些传统种植技术
二、发现和种植荞麦的传统科技
(一) 发现荞麦种的两个途径
(二) 荞麦的命名方式
(三) 发现让荞麦丰产的技术
(四) 荞麦耕作技术的多样化
三、荞麦的传统利用及其功能与形式
(一) 食用
(二) 秣马
(三) 祭祀
(四) 煮酒
(五) 伸张权力收租赋
(六) 彰显财富显威荣
(七) 选种与留种
(八) 荞麦的其他制品及功用
四、彝族古代独特的荞麦文化
(一) 粮食有谱系, 荞麦地位高
(二) 粮食有贵贱尊卑, 荞麦在排序中有高贵等级
(三) 荞麦内部有等级, 分出了君臣师
(四) 荞麦内部也有谱序, 与麦子的辈分有长幼
(五) 征收荞麦是权力的标配
(六) 多储荞麦是富有的象征
(七) 荞麦是美女的标志性作物
五、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战略中西南地区荞麦开发的新路径
(一) 荞麦农业景观与自然生态价值的开发利用
(二) 荞麦健康饮食与传统生活方式引导
(三) 荞麦康养制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
(四) 传统荞麦文化转述与深度旅游开发
(五) 荞麦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体验经济开发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毕节美食“姑奶”考源[J]. 王明贵,王芳,王小丰. 农业考古. 2017(03)
[2]苦荞在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沉淀与意义再造[J]. 苏斐然,刘祖鑫. 民族论坛. 2016(02)
[3]撮泰吉——(彝族傩戏·演出记录本)[J]. 文道华,文富聪,罗德显,杨全忠.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4)
本文编号:3315158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2019,(01)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明清彝文古籍中所记载的荞麦
(一) 关于粮食与荞麦的发现
(二) 荞麦有哪些传统种植技术
二、发现和种植荞麦的传统科技
(一) 发现荞麦种的两个途径
(二) 荞麦的命名方式
(三) 发现让荞麦丰产的技术
(四) 荞麦耕作技术的多样化
三、荞麦的传统利用及其功能与形式
(一) 食用
(二) 秣马
(三) 祭祀
(四) 煮酒
(五) 伸张权力收租赋
(六) 彰显财富显威荣
(七) 选种与留种
(八) 荞麦的其他制品及功用
四、彝族古代独特的荞麦文化
(一) 粮食有谱系, 荞麦地位高
(二) 粮食有贵贱尊卑, 荞麦在排序中有高贵等级
(三) 荞麦内部有等级, 分出了君臣师
(四) 荞麦内部也有谱序, 与麦子的辈分有长幼
(五) 征收荞麦是权力的标配
(六) 多储荞麦是富有的象征
(七) 荞麦是美女的标志性作物
五、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复兴与乡村振兴战略中西南地区荞麦开发的新路径
(一) 荞麦农业景观与自然生态价值的开发利用
(二) 荞麦健康饮食与传统生活方式引导
(三) 荞麦康养制品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入
(四) 传统荞麦文化转述与深度旅游开发
(五) 荞麦的非遗文化传承与体验经济开发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毕节美食“姑奶”考源[J]. 王明贵,王芳,王小丰. 农业考古. 2017(03)
[2]苦荞在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沉淀与意义再造[J]. 苏斐然,刘祖鑫. 民族论坛. 2016(02)
[3]撮泰吉——(彝族傩戏·演出记录本)[J]. 文道华,文富聪,罗德显,杨全忠.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4)
本文编号:3315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31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