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寨县红色祠堂功能——以《红色印迹》为考察中心
发布时间:2021-08-10 06:39
祠堂自古就是在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宗法制度下形成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内涵的重要表征之一,慎终追远、尊祖敬宗、凝聚血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县作为重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域内祠堂从祭祀场所转化为战斗指挥要冲,红色祠堂功能凸显,传统教化功能削弱。笔者利用金寨县革命遗址集萃《红色印迹》一书,将书中记录的红色祠堂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出红色祠堂在战争中功能的转变,对研究国内其他地区红色祠堂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37(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治功能
二、文化功能
三、经济功能
四、军事功能
五、其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祠堂功能的嬗变[J]. 蔡宇安. 宜春学院学报. 2014(11)
[2]鄂豫皖苏区文化建设模式及其历史地位[J]. 唐金培. 中州学刊. 2008(06)
[3]没收族田与封建宗族制度的解体——以建国初期的苏南土改为中心的考察[J]. 王瑞芳. 江海学刊. 2006(05)
本文编号:3333672
【文章来源】: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37(0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治功能
二、文化功能
三、经济功能
四、军事功能
五、其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祠堂功能的嬗变[J]. 蔡宇安. 宜春学院学报. 2014(11)
[2]鄂豫皖苏区文化建设模式及其历史地位[J]. 唐金培. 中州学刊. 2008(06)
[3]没收族田与封建宗族制度的解体——以建国初期的苏南土改为中心的考察[J]. 王瑞芳. 江海学刊. 2006(05)
本文编号:3333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33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