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民族融合与古镇变迁
发布时间:2022-02-26 10:01
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的松潘,既是历来天府之国的西部屏障,又是内地与康藏茶马互市的集散地。公元前三世纪,秦灭蜀后在此置县,奠定了两千多年松潘历史的基础。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修建松潘土城,后设置隶属于四川都司管辖的松潘等处军民指挥司,领七十二寨,控制番族十四司。松潘古城作为边陲军事要塞和因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之后的数百年中经历多次扩建,改土城垣为石城墙,开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作为历代边疆治理中举足轻重的兵家必争之地,西南边疆历代各族人民起义对松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经明、清两朝,延续至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民族融合以及与之相应的古镇变迁亦成为松潘历史文化变迁中的重要方面。
【文章来源】: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5(04)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古代松潘的战略地位及民族融合
(一)古代松潘的主要战略地位
(二)民族融合与松潘古镇文化
三、松潘古镇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军城”到“治城”:北边民族交错带城镇发展的一个轨迹——以明清时期陕北榆林为例[J]. 张萍. 民族研究. 2006(06)
[2]明代陕北蒙汉边界区军事城镇的商业化[J]. 张萍. 民族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644426
【文章来源】: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5(04)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古代松潘的战略地位及民族融合
(一)古代松潘的主要战略地位
(二)民族融合与松潘古镇文化
三、松潘古镇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军城”到“治城”:北边民族交错带城镇发展的一个轨迹——以明清时期陕北榆林为例[J]. 张萍. 民族研究. 2006(06)
[2]明代陕北蒙汉边界区军事城镇的商业化[J]. 张萍. 民族研究. 2003(06)
本文编号:3644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3644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