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明清时期河湟流域寺族的形成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7-05-31 14:16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河湟流域寺族的形成与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寺族”是明清时期在河湟流域特有的一种以寺院为中心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藏族部落组织形式,从明初洪武年间开始形成,到永乐时期的巩固、发展,再到清雍正以后的削弱直至衰落,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时期很短,但它确曾在河湟流域藏族地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发展中产生过一定影响。本文主要在前人对河湟流域藏族史研究基础上,对寺族的概念、形成、发展及其衰落的历史过程作了研究。全文分为前言、正文和余论三部分。前言主要对寺族概念作了界定,介绍了学术界对与寺族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对河湟流域藏族史研究的现状及其成果,交待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创新之处。正文部分按寺族的概念、形成、发展与巩固及其衰落过程分三大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为寺族概念的界定。交待了寺族的概念,通过分析明代史料和清代官方文书中对“寺族”一词的记载来说明在明清时期的河湟流域确实存在寺族这种部落组织,通过对史料记载的解读分析了寺族概念的内涵。论文的二、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寺族的形成和巩固、发展及其演变、衰落的过程。元末明初,青海草原的藏族部落不断被招降内迁,定居河湟流域,建立一些寺院并围绕寺院而居,到明朝洪武年间以寺院为中心而管理藏族部落的寺族开始形成。永乐时期,寺僧世袭关系的确立和寺僧朝贡关系的建立,使寺族作为一种部落组织实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到清朝雍正年间,由于罗布藏丹津叛乱事件中河湟流域多数藏族部落和寺院参与,使寺族也受到牵连,,清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收回了它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上的一些特权,寺族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由于不能适应新型格鲁派寺院发展的需要,寺族寺院原有的特殊地位被这些兴起寺院所代替,在明清时期曾盛极一时、分布“星罗棋布”的寺族,在清政府的制约和藏传佛教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双重因素影响下逐渐衰落了。余论部分是正文的补充部分,有助于读者对寺族有一个较为准确、明了地认识,将寺族地区与河湟流域其他实行政教合一模式的地区之间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明清时期 河湟流域 寺族 形成 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81.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一) 地方史8
  • (二) 藏传佛教及其寺院8
  • (三) 藏族部落及其制度8-9
  • (四) 明清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施政政策9-10
  • 一、寺族的概念10-18
  • (一) 寺族的概念10-11
  • (二) 寺族的记载11-13
  • (三) 寺族的内涵13-18
  • 二、寺族的形成与发展18-43
  • (一) 元末明初藏族部落入居河湟流域及其分布状况18-23
  • 1、西宁十三族的内附与分布18-22
  • 2、河州地区藏族部落的分布22-23
  • (二) 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立与寺族的形成23-28
  • 1、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立和僧纲司的设立24-25
  • 2、僧纲司的设立及其特点25-28
  • (三) 寺族势力的巩固和发展28-38
  • 1、僧职世袭关系的确立28-29
  • 2、寺僧朝贡关系的建立29-38
  • (四) 寺族的特点38-43
  • 三、罗布藏丹津叛乱与寺族的演变与衰落43-51
  • (一) 罗布藏丹津叛乱43-47
  • 1、罗布藏丹津叛乱事件43-44
  • 2、河湟流域藏族部落及其寺院参与叛乱情况44-45
  • 3、平定叛乱后清政府对藏族地区及其寺院的整顿45-47
  • (二) 寺族的衰落47-51
  • 1、清政府对寺族的制约与寺族势力的削弱47-49
  • 2、格鲁派的发展与寺族的衰落49-51
  • 余论51-55
  • (1) 土司统治地区的政教合一制51-52
  • (2) 寺院统治地区的政教合一制52
  • (3) 寺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异同点52-55
  • 参考资料55-59
  • 致谢59-6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永章;弘化寺历史概述[J];青海民族研究;1990年02期

2 甘措;论明朝统治河湟及湟水流域藏族分布状况[J];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3 权平;明代对西北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4 谢佐;青海乐都瞿昙寺考略[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Z1期

5 谢佐;瞿昙寺补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6 吴均;论安木多藏区的政教合一制统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7 陈庆英 ,蒲文成;西纳家族、西纳喇嘛和塔尔寺西纳活佛[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1期

8 拉毛扎西;青海喇嘛教寺院经济的构成因素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9 张维光;明朝政府在河湟地区的藏传佛教政策可述论[J];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02期

10 敖红;“塔尔寺六族”与塔尔寺[J];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河湟流域寺族的形成与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409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