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史志论文 >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0:12

  本文关键词: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柯尔克孜族的民族过程、跨国民族的形成、跨国后境内柯尔克孜族与境外吉尔吉斯族的文化变迁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本文认为,柯尔克孜族于19世纪60年代由于中俄不平等条约形成跨国民族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我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经历了解放前、解放后、改革开放后三个发展阶段,其社会组织、经济体制、民族关系、宗教和文化教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社会组织由部落组织发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体制由单一的游牧经济发展为多种经济活动和产业结构,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民族关系在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指导下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信仰由动植物崇拜、萨满教发展为具有本土特点的伊斯兰教,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文化教育由经堂教育发展为现代学校教育。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吉尔吉斯族在经历了俄国时期、前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三个发展阶段后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民族关系、宗教信仰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体制由军政一体制、集权制发展为以总统制为核心的单一制;经济体制由单一的畜牧经济发展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民族关系比较复杂,主体民族意识的高涨影响了民族关系的顺利发展;宗教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萨满教到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过程。 通过论述,我们看到了我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吉尔吉斯族所经历的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充分了解二者的文化变迁以及不同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民族发展规律,,为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有利于促进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 吉尔吉斯族 跨国民族 文化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8
【目录】:
  • 绪论7-15
  • 一 课题的研究意义7-8
  • 二 研究现状8-11
  • 三 史料及研究方法11-15
  • 第一章 柯尔克孜族的民族过程15-23
  • 第一节 有关柯尔克孜民族族称的传说与族源的文献记载15-17
  • 第二节 黯戛斯与唐朝的关系17-19
  • 第三节 柯尔克孜民族的形成19-23
  • 第二章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的形成23-26
  • 第一节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的形成过程23-24
  • 第二节 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形成的原因24-26
  • 第三章 我国柯尔克孜族向现代化的转变26-37
  • 第一节 解放前柯尔克孜族社会的基本情况26-29
  • 第二节 解放后柯尔克孜族社会的变化29-33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柯尔克孜族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变33-37
  • 第四章 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吉尔吉斯民族的文化变异37-50
  • 第一节 俄国时期的斯拉夫化37-40
  • 第二节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40-45
  • 第三节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的发展情况45-50
  • 结论50-54
  • 主要参考文献54-57
  • 后记5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卡力哈尔·扎达汗;论中哈两国哈萨克跨国民族的跨文化交际[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柯尔克孜(吉尔吉斯)跨国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455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