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浅谈西夏后裔高智耀和察罕家族的汉化及原因

发布时间:2017-10-13 22:49

  本文关键词:浅谈西夏后裔高智耀和察罕家族的汉化及原因


  更多相关文章: 蒙元时期 高智耀 察罕 汉化


【摘要】:公元1227年,党项拓跋氏建立的西夏政权被蒙古所灭。在蒙古铁骑对其首府——中兴府进行屠城和大肆掳掠后,其居民不论是留在故地,还是大量迁徙,绝大部分仍未出“中国”境地,并最终成为蒙古、元朝政权的属民,直至现在仍有西夏遗民的踪迹可寻。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大量文物资料的发掘整理和前辈学者们的实地考察,对西夏遗民和后裔的研究,中外学术界已有很多文章和专著发表。前人的辛勤劳作和丰硕的成果,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西夏党项民族及其后裔的生活和历史。本文将着重讨论蒙元时期两个西夏后裔:高智耀和察罕家族在终元—朝的发展概况。通过分析两个家族在元朝的政治地位、历史贡献、婚姻状况和汉文化的学习等,探讨两个家族在蒙元统治下对汉文化的接受,以及汉文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说明在一个文化较为落后的民族统治下,作为色目人的西夏后裔是如何汉化的,其汉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本文的主旨,试图以此来证明,面对有着有几千年历史的强大汉文化,诸民族选择逐渐地崇尚和接受汉文化,并最终被汉化,而融入中华民族之中 文章的主体将分三章来阐述。第一章将论述高智耀和察罕两个家族的历史变迁,主要以两个家族的起源、在蒙元时期的政治地位、有影响力的事件、家庭变迁、婚姻状况为对象论述。同时附带论述与察罕同一家族的另一支,曲也怯祖家族在元时期的一些情况。第二章着重论述两个家族汉化的具体情况。主要是通过前章两个家族在蒙元时期的事迹和和相关活动来叙述其汉化情况。第三章是对汉化情况的具体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汉文化本身的强大,使其自觉或不自觉的向汉文化靠拢;第二是元时期的各种政策,直接或者间接地促使蒙古和色目人的汉化;第三是西夏人本身的汉文化底蕴,主要以追述其历史和元时期西夏人的社会地位与使命为据;第四是从民族分布和各民族间的联姻情况阐述其汉化的可能性。
【关键词】:蒙元时期 高智耀 察罕 汉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47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序言8-14
  • 第一章 高智耀和察罕家族研究14-25
  • 第一节 高智耀及其家族简述14-18
  • 第二节 察罕及其家族简介18-25
  • 第二章 高智耀及察罕家族汉化的具体表现25-32
  • 第一节 高智耀及其家族的汉化25-27
  • 第二节 察罕及其家族的汉化27-32
  • 第三章 高智耀及察罕家族汉化原因浅析32-47
  • 第一节 汉文化本身的优势32-37
  • 第二节 蒙古统治政策推动了汉化37-42
  • 第三节 西夏人自身的文化和地位决定了其汉化42-45
  • 第四节 民族间的杂居和联姻促使其汉化45-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5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金波;吴\镌,

本文编号:1027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27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