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战国时期韩国政治的兴衰

发布时间:2017-10-14 23:22

  本文关键词:战国时期韩国政治的兴衰


  更多相关文章: 韩国 制度 政治形势 影响


【摘要】: 战国时期,地处中原优越地理位置的韩国,虽疆域有限,但其君主集权制下官分文武的官僚制度和郡县分层分级的地方管理系统已经初步确立。战国时期是我国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基本格局的形成阶段。韩国政治从兴起至衰亡的发展状况就是各诸候国政治发展的一个缩影。 三家分晋后,韩逐步得到周王室的认可,跻入诸侯之列。韩昭候是韩国政治变革中最重要的君主,对韩国政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重用申不害施行改革,以“术”治国的政治策略,强化了君主集权,授官任贤的原则在韩国得以推行,大大推动了韩国政治的发展。 作为“七雄”之一,韩国与其它诸国在政治上存在着很大的相同点,都是实行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体制;不同点是对国家体制建设的完善程度和政策推行程度。君主集权政治体制在韩国的初步形成是韩国封建化的重要标志。职官管理制度、监察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封建经济制度等亦逐步确立,有效地巩固了新生的韩氏政权。韩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极端险恶的政治环境下,韩国艰难地生存着演变着:首鼠两端的被动外交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韩国中期、后期趋于乱弱的重要原因就是因“术”产生的统治弊病、贵族政治的遗存、宗室贵族专权、排斥贤能等。韩国处于封建国家的初创阶段,其统治政策薄弱和可借鉴的经验不足也是其衰微的重要原因。 总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大变革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韩国的封建化进程,奠定了我国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韩国政治的兴衰为后世提供了良好的治国经验,君主用术的理论与实践是韩国社会改革对于后世政治治理的一大贡献。韩国从兴起到衰亡的政治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韩国 制度 政治形势 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3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0
  • (一) 选题意义6-7
  • (二) 古史资料与研究成果7-10
  • 一、韩氏立国及昭侯改革10-17
  • (一) 韩的立国与发展10-13
  • (二) 韩昭侯与申不害改革13-17
  • 二、韩国政治制度的发展17-39
  • (一) 逐步形成了封建专制王权17-26
  • (二) 郡、县地方行政制度26-34
  • (三) 韩国的政治制度34-39
  • 三、韩国政治制度的弊病39-44
  • (一) “术”的弊病及影响——韩趋于乱弱的原因39-41
  • (二)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并存41-42
  • (三) 排斥贤能、充斥权术42-44
  • (四) 其他方面44
  • 四、韩国的对外政治关系44-53
  • (一) 韩国的外交关系及局势44-49
  • (二) 韩国的会盟活动49-50
  • (三) 韩与别国的交质活动50-51
  • (四) 外交手段之置相51
  • (五) 韩国与秦国的战争51-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9
  • 后记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平;;均势体系与战国时代大国战略行为[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梁景;韩国都城迁徙考[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3 梅然;战国时代的均势政治[J];国际政治研究;2002年03期

4 郑杰祥;;郑韩故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王保国;战国时期秦对六国外交策略的演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陈绍棣;战国都城城防体系刍议[J];江汉论坛;1988年09期

7 黄茂琳;;新郑出土战国兵器中的一些问题[J];考古;1973年06期

8 张序;;我国古代官员监察弹劾制度之演变[J];政治学研究;1987年05期

9 杨善群;论春秋战国间的世卿制[J];求是学刊;1988年05期

10 冉光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的发生与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3年01期



本文编号:103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3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0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