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9:20
本文关键词: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十六国北朝 侨州郡县 地域选择 掌控方式 胡汉关系
【摘要】:侨州郡县是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前人对此早有关注,并且有丰厚的成果问世。但稍显遗憾的是,他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东晋南朝,少数学者虽然已经涉及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的问题,但他们的研究都不够系统。从整体上看,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基于此种原因,笔者拟对这一问题做一较系统的研究,希望能推进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论文正文部分除引言与结语外,分为三章。在第一章中,笔者对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的产生时间进行了考证,指出侨州郡县产生的条件,并且对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的各种侨州郡县逐一进行了分析介绍。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北朝时期的侨州郡县,这一时期的侨州郡县,要比十六国时期更为普遍和正规。本章对这一时期的侨州郡县,分时期进行了讨论,对与其相关的移民及叛乱活动也有相当程度的介绍。第三章是对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的分析,主要有设置类型,地域选择,掌控方式,胡汉、主客关系,与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比较研究,侨州郡县的意义。此一时期的侨州郡县在设置类型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为安置与招引流民而置;为安置特殊移民而置;备职方、务虚名而置。在地域选择上,也可分为三类:边境、京师及其附近地区、其他地区。侨州郡县的掌控方式指政府对其管理的模式,集中体现在行政长官的任命上,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政府最先多采取以本地人治理本地人的办法,在设置之初就已经展现出加强控制的意图,通过利用侨郡内部矛盾互相牵制,分割侨郡进行封赏等方式,不断加强对侨郡的控制力度,最终发展成为以异地人治理侨郡事务,政府对侨郡实现完全掌控。在主客以及胡汉关系方面,通过平齐郡的个案研究,笔者发现,在平齐郡建立之初,胡汉、主客关系非常紧张,平齐民的反叛印证了这种判断。而政府将平齐民纳入僧祗户,加剧了胡汉、主客关系的紧张。胡汉关系的改善与平齐民的大量入仕有关,事实表明,大量平齐民的入仕改善了紧张的胡汉关系,太和年间的“例得还乡”是其标志,平齐郡也在这种背景下于太和十七年后被废置。通过与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类型。侨州郡县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融合几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正文后的附表分时期从所属时期、侨置州郡名、所领郡县、侨置地、所领移民情况、始置时间、废置时间等几方面对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进行了介绍,使人能直观的对这一问题有所了解。
【关键词】:十六国北朝 侨州郡县 地域选择 掌控方式 胡汉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3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3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3
- 第一章 十六国时期的侨州郡县13-22
- 第一节 侨州郡县的产生13-14
- 第二节 十六国时期移民与侨州郡县14-22
- 第二章 北朝时期的侨州郡县22-41
- 第一节 代国时期的移民22-23
- 第二节 北魏的移民与侨置的正规化23-36
- 第三节 东西魏北齐北周的侨州郡县36-41
- 第三章 十六国北朝侨州郡县的分析41-56
- 第一节 侨州郡县的设置类型41-43
- 第二节 侨州郡县的地域选择43-44
- 第三节 侨州郡县的掌控方式44-47
- 第四节 侨州郡县中的胡汉、主客关系47-51
- 第五节 侨州郡县的另一种类型51-53
- 第六节 侨州郡县的意义53-56
- 结语56-59
- 附表59-68
- 参考文献68-73
- 致谢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4-75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5-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龙;;试论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人口管理[J];东北史地;2008年04期
2 薛海波;郭艳平;;试论4世纪前期慕容燕政权统治下的胡汉流民群体[J];东北史地;2008年06期
3 安介生;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若干规律的探讨[J];地理研究;2004年05期
4 牛润珍;魏晋北朝幽冀诸州的移民与民族融合[J];河北学刊;1988年04期
5 牛润珍;魏晋北朝幽冀诸州要论[J];河北学刊;1990年01期
6 张国庆;;略论古代东北地区州(郡)县“侨置”与“移治”的几个特点[J];黑河学刊(地方历史版);1987年Z1期
7 李凭;拓跋s暧胙惚钡目J];晋阳学刊;1985年03期
8 方湖生;我国历史上人口近移与气候[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9 陆庆夫;;十六国时期五凉地区的人口迁徙[J];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10 毋有江;;天兴元年徙民与北魏初年的行政区划[J];历史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毋有江;北魏政区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嘎;山东半岛城市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妍娟;北魏州郡演变考论[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90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09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