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陆心源《宋史翼》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2:28

  本文关键词:陆心源《宋史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陆心源 《宋史翼》


【摘要】: 陆心源的《宋史翼》是一部传记体史书。该书中的传主主要以两宋之交和南宋时期的地方官员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宋史》之缺,是研究《宋史》不可或缺的辅助书。但现今所见的有关《宋史翼》的研究论著却比较少,且研究力度还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尝试着从探讨陆心源的生平事迹入手,主要就《宋史翼》这部著作产生的缘由、著作本身的编撰体例、内容特色及影响等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以期达到引起学界对《宋史翼》重视和利用的目的。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并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一番系统的探讨。 第一章,探讨陆心源的生平事迹及其从事著述活动的学术背景,分析《宋史翼》产生的学术缘由。陆心源生活的晚清时代,文化政策比较宽松,社会交流频繁,“汉学”和“宋学”趋于融合,这使《宋史翼》这部著作的产生成为一种可能。而元代官修的《宋史》虽然史料价值极高,但存在诸多缺点,自其成书后就为后代学者所诟病,甚至激发了他们重修《宋史》的愿望,这一切促成了《宋史翼》这部著作的产生。 第二章,系统分析了《宋史翼》的编撰体例和内容特色。首先,通过对《宋史翼》列传立目和编次、立传人物的取舍、引用史料情况等方面的分析来探究《宋史翼》的编修特色。其次,对《宋史翼》入传人物进行系统的分析。陆氏在《宋史翼》中补充了诸多《宋史》列传所失载的人物传记,同时,该书中更多的是陆氏根据私家的标准来为之立传之人,这些人物传记的书写无疑对我们了解两宋人物事迹有极大的帮助。该书中的部分人物传记,是陆氏将散见相关史料归聚汇编而成的,但他在归聚相关史料时,并非有闻必录,而是进行了严谨地筛选和必要地考论。最后,通过《宋史翼》与《宋史》和《东都事略》相关部分的比较,来分析各书在相同人物传记记载上的异同优劣。 第三章,总结《宋史翼》的地位及影响。通过《宋史翼》与《宋史质》和《宋史新编》在列传立目、相关内容、史料来源和史料处理方式上的比较,来凸显《宋史翼》的地位。同时,《宋史翼》所载的诸多传记史料,多为今人所征引,史料价值较高。不过,《宋史翼》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它的史学价值。
【关键词】:陆心源 《宋史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44
【目录】:
  • 内容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一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8-9
  • 二 学术史回顾9-11
  • 第一章 陆心源的生平事迹及《宋史翼》产生之缘由11-30
  • 第一节 陆心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成就11-17
  • 一 陆心源的生平事迹11-13
  • 二 陆心源的藏书与著述13-17
  • 第二节 陆心源从事著述活动的学术背景17-22
  • 一 汉宋之学与陆心源的学术崇尚17-19
  • 二 较为有利的学术环境与陆心源的社会交游19-22
  • 第三节 《宋史翼》编写之缘由22-30
  • 一 缘于《宋史》本身之不足22-25
  • 二 陆心源之前的学者对《宋史》的改编25-30
  • 第二章 《宋史翼》的编修状况及其内容分析30-61
  • 第一节 《宋史翼》的编修状况30-41
  • 一 《宋史翼》中的列传立目和编次状况30-35
  • 二 《宋史翼》中立传人物取舍35-38
  • 三 《宋史翼》引用史料情况38-41
  • 第二节 《宋史翼》的内容分析(上)41-51
  • 一 《宋史翼》增补《宋史》列传疏漏42-46
  • 二 陆心源归聚相关史料编成完整人物传记46-48
  • 三 陆心源对一些人物传记所做的必要考论48-51
  • 第三节 《宋史翼》的内容分析(下)——与《宋史》和《东都事略》的比较51-61
  • 一 《宋史翼》与《宋史》相关部分的比较51-57
  • 二 《宋史翼》与《东都事略》相关部分的比较57-61
  • 第三章 《宋史翼》的地位及影响61-70
  • 第一节 《宋史翼》的地位——与《宋史质》和《宋史新编》的比较61-65
  • 一 《宋史翼》与《宋史质》和《宋史新编》列传立目的比较61-62
  • 二 《宋史翼》与《宋史质》和《宋史新编》相关内容的比较62-65
  • 三 《宋史翼》与《宋史质》和《宋史新编》在史料来源及对史料的处理方面的比较65
  • 第二节 《宋史翼》的影响及不足之处65-70
  • 一 《宋史翼》对后世的影响65-67
  • 二 《宋史翼》的不足之处67-70
  • 附录《宋史翼》引书及征引状况一览表70-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宋慈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朱仲玉;明代福建史学家柯维骐和《宋史新编》[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4年01期

3 许在全;试论宋代福建人才的崛起[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4 吴漫;;明代宋史著述关于《宋史》史料之增补与纠谬[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蔡一平 ,林拯民;杨岘致陆心源手札十通附一通述略[J];湖州师专学报;1988年03期

6 王绍仁;;试论陆心源聚书过程的阶段性[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王绍仁;;陆心源捐送国子监书籍相关问题考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李永明;;陆心源古籍版本鉴定方法论略[J];兰州学刊;2008年11期

9 童向飞;韩元吉仕历系年考辨──兼补《宋史翼·韩元吉列传》[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刘荣华;;陆心源及其来往书札解读[J];收藏家;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思量;宋慈与《洗冤集录》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佳林;略论陈振孙对目录学的贡献[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关艳丽;清人研究《宋史》纪传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6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06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