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春秋战国剑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4:15

  本文关键词:春秋战国剑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春秋战国 剑文化 武术文化


【摘要】:剑,这一短兵器,几乎与中华民族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在历史沿革中,剑,浸润、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武术兵器史上,剑的地位之所以在百兵之上,是因为除了防身以外,它逐渐被人们赋予了文化的气息,超越了纯粹的兵器,升华为文化范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茅元仪《武备志》云:“古之言兵者必言剑”,充分说明了剑不仅没有随着实用功能的转变而没落,却是逐渐荣耀,成为兵器史与文化史交融的结晶之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剑器饰演着众多角色,不仅仅是防身护体的主要短兵器,还是古代人群的精神寄托。它可以是权贵者的身份象征,或为文人墨客的侠客情怀,甚至在特定时间还可化身为政客的形象代言,成为“镇守天下”的象征。本文对于剑文化的研究,力求全面的阐释春秋战国这一特定时期剑文化的展现,以填补中国剑文化的断代史空缺,同时为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和历史逻辑分析法,从春秋战国时期剑的使用开始探源,对其个中文化展现形式进行探讨。在将剑文化进行细化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一种具体的文化形式进行史料收集和论证拓展,系统阐述在春秋战国这个特定时期剑文化的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是剑文化得到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背景,造就了剑作为近身防护性武器的搏杀功能,从剑的器型构造我们可知,剑可以用于直刺劈砍,伴随使用技术的进步,还衍生了飞剑遥击的掷剑术。作为随身携带的兵器,剑逐渐被寄予了持有者独特的精神面貌,军事阵仗中杀戮血腥,文人墨客的飘逸流动,谋臣政客的智慧狡黠,君王诸侯的王权之气。剑的功能性在不同的领域积淀,文化性也就随之逐渐扩大化。 剑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强大的表现力,成为这一时期不可忽视的武术文化组成,丰富的文学史料,成为春秋战国剑文化的生动注脚,也为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春秋战国 剑文化 武术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852.2;K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1 问题的提出8-10
  • 1.1 研究的必要性8
  • 1.2 研究的意义8-9
  • 1.3 研究的难点9
  • 1.4 研究的创新点9-10
  • 2 文献综述10-16
  • 2.1 剑、文化以及剑文化的概念界定10-11
  • 2.1.1 剑10
  • 2.1.2 文化10
  • 2.1.3 剑文化10-11
  • 2.2 春秋战国与剑文化发展研究11-13
  • 2.2.1 春秋战国军事武术的发展11-12
  • 2.2.2 春秋战国时期武术理论的形成背景12-13
  • 2.2.3 春秋战国武术的社会生产背景13
  • 2.3 剑的形制铸造研究13-14
  • 2.4 剑的技战术研究14-15
  • 2.5 剑的精神内涵研究15-16
  • 3 研究方法16-17
  • 3.1 文献资料法16
  • 3.2 历史学分析方法16
  • 3.3 逻辑分析法16-17
  • 4 分析与讨论17-51
  • 4.1 形制精美的剑器17-26
  • 4.1.1 剑器的组成17-18
  • 4.1.2 制式丰富的民族剑器18-26
  • 4.1.2.1 中原制式的剑器18-19
  • 4.1.2.2 北方短剑19-21
  • 4.1.2.3 东北剑器21-22
  • 4.1.2.4 巴蜀柳叶剑22-23
  • 4.1.2.5 西南夷系统23-25
  • 4.1.2.6 百越之剑25-26
  • 4.2 高超的铸剑工艺26-34
  • 4.2.1 青铜剑的铸造程式26-30
  • 4.2.2 冠绝天下的吴越宝剑30-32
  • 4.2.3 神奇的铸剑传说32-34
  • 4.3 相剑理论的兴起34-38
  • 4.3.1 剑器的识别34-35
  • 4.3.2 流传至今的相剑经典35-38
  • 4.4 精湛的技击剑术38-41
  • 4.4.1 蔚然成风的击剑技艺38-39
  • 4.4.2 “飞剑遥击”的神秘剑术39-41
  • 4.5 佩剑之风的盛行41-45
  • 4.5.1 佩剑的文化内涵41-43
  • 4.5.1.1 身份地位的象征41-42
  • 4.5.1.2 士族不甘平庸的佩剑42-43
  • 4.5.2 好剑之风43-45
  • 4.6 剑礼俗文化的突显45-49
  • 4.6.1 “以礼相送”之赠剑45-47
  • 4.6.2 “以礼相贿”之与剑47-49
  • 4.7 剑与侠的精神结合49-51
  • 4.7.1 剑与侠的历史渊源49-50
  • 4.7.2 “殒身不恤”的职业剑客50-51
  • 5 结论51-53
  • 6 参考文献53-56
  • 6.1 古籍53
  • 6.2 书籍53-54
  • 6.3 期刊论文54-56
  • 7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延峰;佩剑风习流变及文化内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张兵;《铸剑》的文化解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刘晓臻;;《吴越春秋》中的剑文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崔兵;;论中国传统剑术的文化价值[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毛颖;;漫谈吴国青铜剑[J];江南论坛;2009年06期

6 郑利平;;中国古代青铜剑的技术分析[J];金属世界;2008年02期

7 赵惠敏;;逐渐远去的刀光剑影——《说文解字》中所映射的古代兵器文化浅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崔乃鑫,杨吉春;春秋战国时期的富国强兵思想[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文会堂;剑·佩剑与舞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段渝;;商代中国西南青铜剑的来源[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1066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066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9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