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11:21
本文关键词: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研究
【摘要】: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研究属于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也是历史灾害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在中国都十分发育,他们广泛分布于各个地区,不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破坏工业、农业等各种产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嘉陵江系长江第二大支流,流域地质构造复杂、地形破碎,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频繁。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加快,国土资源开发强度加大,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增多,嘉陵江流域的地质灾害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灾害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不过嘉陵江流域的地质灾害问题,仍然是历史灾害地理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作为《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综合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对清代嘉陵江流域的地质灾害研究,全面认识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以便更好的指导地质灾害的治理,以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文主要从四个章节进行论述: 第一章绪论,系统的回顾了前人对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选题缘由和意义,分析了研究的重难点,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论述了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资料来源与处理,对本文有关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制订了清代地质灾害等级划分标准,最后以时间顺序建立了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简表,为后文的地质灾害史料参数化提供了根据。 第三章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探讨了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的时间规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并通过1654年天水地震及引发崩滑流,1879年武都南地震、甘肃文县关家沟泥石流、甘肃舟曲泄流坡四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 第四章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了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并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 嘉陵江流域 地质灾害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9;P69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22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10-12
- 第二节 重点难点及创新12-13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一、 有关灾害理论方面研究13-14
- 二、 关于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的研究现状14-16
- 三、 存在不足16-17
- 第四节 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17-19
- 一、 嘉陵江流域界定17-18
- 二、 地质灾害定义及其界定18-19
- 三、 时间界定19
- 第五节 主要内容简介19-21
- 第六节 主要借鉴理论及方法21-22
- 第二章 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述论22-54
- 第一节 资料来源与处理22
- 第二节 地质灾害有关概念及等级划分22-27
- 第三节 各州县地质灾害统计表27-52
- 第四节 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分布概况52-54
- 第三章 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54-84
- 第一节 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54-59
- 一、 年际分布特征54-57
- 二、 季节分布特征57-59
- 第二节 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59-67
- 一、 各县分布不均匀59-60
- 二、 各流域分布不均衡60-63
- 三、 崩滑流与地震之间的关系63-65
- 四、 崩滑流与降水之间的关系65-67
- 第三节 典型个案分析67-84
- 一、 1654年秦州地震及引发崩滑流灾害67-73
- 二、 1879年甘肃武都南大地震73-80
- 三、 甘肃文县关家沟泥石流80-81
- 四、 舟曲泄流坡81-84
- 第四章 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原因及影响84-96
- 第一节 影响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因素84-92
- 一、 自然原因84-87
- 二、 社会原因87-92
- 第二节 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影响92-96
- 一、 直接影响92-93
- 二、 间接影响93-96
- 余论96-100
- 附图一:清代嘉陵江流域图100-101
- 附图二:清代嘉陵江流域地震分布图101-102
- 附图三:清代嘉陵江流域崩滑流分布图102-104
- 参考文献104-110
- 后记110-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鹄;张平仓;刘宪春;信忠保;岑奕;;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2 许炯心;;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3 葛全胜,张丕远;历史文献中气候信息的评价[J];地理学报;1990年01期
4 郑景云;邵雪梅;郝志新;葛全胜;;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9期
5 刘嘉麒,倪云燕,储国强;第四纪的主要气候事件[J];第四纪研究;2001年03期
6 邓起东,张培震,冉勇康,杨晓平,闵伟,陈立春;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7 陈玉琼;高建国;;中国历史上死亡一万人以上的重大气候灾害的时间特征[J];大自然探索;1984年04期
8 文廷海;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洪灾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邹逸麟;“灾害与社会”研究刍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丁宏伟;;甘肃省舟曲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典型地质灾害剖析[J];甘肃地质;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所 马强;[N];光明日报;2012年
,本文编号:1108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08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