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通史论文 >

明清两京制的经济基础

发布时间:2017-10-28 21:32

  本文关键词:明清两京制的经济基础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 两京制 经济基础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史研究已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都城在我国历史上作为特殊城市,不仅是一个政权统治区域的政治中心,也是一个政权存在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定都成为统治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统治者往往会在都城之外营建若干陪都。两京制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作为一个重要的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清两朝在沿袭历代都城制度的基础上应用两京制,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在陪都设置一套相对完整的行政机构,不仅是作为帝王出巡的行宫和政治上的象征,而且具有实质的意义,对陪都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一个制度的运行都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为支撑,都城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各个阶层的人口大量汇集,统治者从这里向全国发号施令,又尽可能多的把全国的财富吸收到京城,来供贵族、官僚阶层的生活消费。如何养活如此众多的人口?如何支撑都城中各项城市功能的有效运行及其在全国经济体系中居于怎样的地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作为都城,它的经济因素不可或缺,供应都城内的军糈民粮,是每位统治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都城经济基础的探讨,不外从人口、资源、交通等方面考虑,可是并非每座都城,所有的条件都一一具备,这些因素在明清的两京中是怎样体现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协调,以确保京师的繁荣稳定,这便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全文在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明清两京制确立的过程,以及当代学者对两京制的研究,指出本文论述的主要方面。第二部分作为全文的中心,详细介绍明清两京制的经济基础,按时间顺序把明代的南京与北京、清代的盛京与北京在择都与立都的过程中,经济基础是如何体现的做详细说明。第三部分把明清两京的经济基础做适当的比较,突出京城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两京之间存在的联系。最后对全文作一个小结和简要的升华。明清两京在其职能方面各有侧重,但又不乏必要的联系,两京的设置更有助于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统一。 “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古代都城的选址及陪都的设置对历史的发展和现代城市格局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明清两京制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当今首都经济发展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明清 两京制 经济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3
  • 二、明清两京制的经济基础13-33
  • (一) 明代南京的经济基础13-18
  • 1. 明代南京的经济13-16
  • 2. 两京制下南京经济基础的分析16-18
  • (二) 明代北京的经济基础18-22
  • 1. 明代北京的经济19-21
  • 2. 两京制下北京经济基础的分析21-22
  • (三) 清代盛京的经济基础22-27
  • 1. 东北地区的开发与沈阳经济的发展23-26
  • 2. 两京制下盛京经济基础的分析26-27
  • (四) 清代北京的经济基础27-33
  • 1. 清代北京的经济28-30
  • 2. 两京制下北京经济基础的分析30-33
  • 三、明清时期两京经济的比较33-41
  • (一) 明代南京与北京经济的比较33-35
  • 1. 南京与北京经济的区别33-34
  • 2. 南京与北京经济的联系34-35
  • (二) 清代盛京与北京经济的比较35-37
  • 1. 盛京与北京经济的区别35-37
  • 2. 盛京与北京经济的联系37
  • (三) 明清两代两京制制衡架构中陪都的经济地位与意义比较37-41
  • 结语41-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大龄;明代北京的经济生活[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9年04期

2 朱耀廷;定都与迁都——中国七大古都比较研究之一[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田培栋;;明代北京的供粮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周尚意;元明清时期北京的商业指向与城乡分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韩大成;;明代北京经济述略[J];北京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6 李增高;明代北京地区的农业[J];古今农业;2001年02期

7 李英来;;试论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蔡小平;方志远;;南京地震与明朝定都北京[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郑川水;清代陪都盛京的建置及其影响[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丁海斌;;论清朝陪都盛京的政治制度[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1110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0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