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研究在政治大学
本文关键词:物质文化研究在政治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研究 物质性 清华大学 政治 整合型 相结合 社会文化 当代思考 台湾 汉学研究
【摘要】:正近年,台湾的汉学研究,产生与物质文化研究(Material Culture Studies)相结合的潮流,笔者参加的台湾五所主流大学组成的"文学艺术与物质文化研究"(Material Culture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s)整合型计划便是这一潮流的一个例证。该整合型研究计划,由清华大学发起,台大、政大、师大和中央大学参与。就笔者所任教的政治大学物质文化研究,即在许多方面持续努力发展,积累、深化此一课题的学术能量,这些研究有些是相对成型的论述,部分则是尚在开展中的议题,本文试就这些研究现况作一鸟瞰式的勾勒,来回应此一课题的当代思考。
【作者单位】: 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物质性 清华大学 政治 整合型 相结合 社会文化 当代思考 台湾 汉学研究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近年,台湾的汉学研究,产生与物质文化研究(Material Culture Studies)相结合的潮流,笔者参加的台湾五所主流大学组成的“文学艺术与物质文化研究”(Material Culture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Arts)整合型计划便是这一潮流的一个例证。该整合型研究计划,由清华大学发起,台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海超;;刍议加强中国文化史的基础与研究[J];作家;2010年10期
2 段渝;;先秦巴蜀文化研究概述[J];文史知识;2001年07期
3 王化昆;;《河洛文化研究》评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刘平政;《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序[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视觉文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南都学坛》2008年总目录[J];南都学坛;2009年01期
7 张大为;;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元理论”反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中国史[J];全国新书目;2003年11期
9 陈庆坤;;礼乐之道“和”为美 政治人伦“节”为用——评《周代礼乐文化研究》[J];理论界;2006年02期
10 赵敦华;;试论国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理论参考;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文宪;;族臣—家臣—朝臣——从臣的变化看中国从部族到国家的演变[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葛志毅;;序:中国文化与士[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3 毛曦;;中国古都学理论与实践的新探索和新推进——朱士光著《中国古都学的研究历程》读后[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4 张景明;;草原丝绸之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5 李红庆;;浑河、太子河战略研究[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仁和;李丽君;;三晋文化的研究方法[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孺海;吴楚文化研究迎来新发展[N];湖北日报;2005年
2 马冰川;帝舜文化研究颇具学术价值[N];光明日报;2005年
3 记者 殷亚龙 通讯员 魏祖华;“古辰韩人”祖先可能是湖北人[N];长江日报;2005年
4 黄纯艳;中古时期的社会与文化研究综述[N];文汇报;2002年
5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郭伟民;湘、鄂、豫、皖楚文化研究会第九次年会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吴丽;运城是华夏文明发祥的核心地区[N];运城日报;2005年
7 本版编辑 美国的中国学专家 华东师范大学 朱政惠 东南亚、南亚的中国学专家 上海社会科学院 马军;世界中国学家的群体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岳洪彬 徐义华;“2005年平谷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纪要[N];中国文物报;2005年
9 张建群;虞舜文化是和谐文化[N];运城日报;2005年
10 张岂之;关于法门历史文化研究的几点建议[N];陕西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化平;简帛文献中的孔子言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曹书杰;后稷传说与稷祀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成领;恒慕义的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卜奇文;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客家土楼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韩学山;先秦至隋唐时期传统节日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美峰;弗朗索瓦·于连的中西比较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路宁;日本汉学家大木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永祥;近代中国孝道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9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0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