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学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再思考 学术资源 文化语境 研究者 国际 日本文化 白鸟库吉 中国研究
【摘要】:正对我们中国学术界来说,国际中国学研究正在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这一学术的基础性资料的编纂和整体性研究方面,以及在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研究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方面,事实上已经超越了这一学术在世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学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 再思考 学术资源 文化语境 研究者 国际 日本文化 白鸟库吉 中国研究
【基金】: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东亚文学的发生学研究”(08JJD752082)的基础研究报告之一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对我们中国学术界来说,国际中国学研究正在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在这一学术的基础性资料的编纂和整体性研究方面,以及在研究机构的建设和研究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方面,事实上已经超越了这一学术在世界各国本土的运行状态。这意味着我国学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文化研究所机构简介[J];华夏文化论坛;2009年00期
2 方铭;;走在路的中间[J];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03期
3 何培忠;日本中国学研究考察记(二)——访日本著名中国学家沟口雄三[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B·坦克哈;;印度的中国学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5期
5 龚书铎 ,吴杰;读《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辑)[J];史学史研究;1985年01期
6 阎纯德;;跨世纪的梦想和追求[J];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03期
7 闻斯哲;武汉大学成立中国文化研究院[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高永根,吴莲姬;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动向与课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9 兰喜并;温故知新 彰往知来——评《中国文化研究二十年》[J];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03期
10 肖钱;正在形成中的中国文化研究热[J];浙江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景文;;中国学研究在英国[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熊月之;周武;;迈向繁荣的海外中国学[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3 李今山;;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学研究[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4 梁敬华;安云亮;;对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再思考[A];2004年对外经济财会论文选论文集[C];2004年
5 程麟荪;;哈佛的中国学研究[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6 赵金海;;德国免费网络学术资源入口——比勒费尔德学术搜索引擎(BASE)研究[A];2009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H·P·雷易;;中国学在印度[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8 鞠曦;;段正元儒学思想论略及其哲学反思[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9 尹国梁;张丽丽;;分析运用麦克尔·邦德理论:中国价值观调查及社会公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佟辉;;《阳明学刊》(第一辑)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演讲人:严绍■;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再思考[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张西平;《从汉学到中国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舒晋瑜;中国学研究的冷与热[N];中华读书报;2009年
4 ;侯且岸的美国中国学研究[N];北京日报;2000年
5 朱政惠 华东师范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康乃尔大学的中国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静永健 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教授 童岭 译;中国学研究之新方法:域外汉籍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李奎泰 韩国关东大学中国学系、东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文和;日本的中国学研究活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9 记者 冉风;以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事国外中国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韦伟;安徽招商引资再思考[N];安徽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胡再德;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原元;1949—1972:中美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包燕;悬浮中的自救焦虑和艰难确认——转型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场域的多重身份认同(1983-2004)[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7 董洪川;“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语境和英汉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丽;从中国社会大文化语境视角研究翻译选择的目的[D];重庆大学;2004年
3 张慧荣;试论文化语境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梁昭;从文化语境角度看宋词的翻译[D];重庆大学;2005年
6 刘德军;从文化语境角度看旅游资料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冀宁华;[D];郑州大学;2002年
8 刘艳宗;近二十年来小说中儿童视角的文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9 兰彩玉;莎士比亚文字游戏的翻译及其案例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杨莉;文化语境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1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tslw/1111366.html